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1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雅安地震后,我们进步了

本报记者 李丽 实习生 王诗堃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14日   03 版)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回想当日,举国上下,众志成城,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对灾区群众的救援当中。如今,地震已过去一月有余,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已逐步恢复正常,灾后重建项目陆续推进。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采访多位专家,共同探讨雅安地震救援带给我们的思考,并就地震预警、心理支援、志愿服务和应对谣言等问题建言献策。

    地震预警,梦想照进现实

    由于地震还不能预报,预警就成为减灾的重要前提。目前,四川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是目前唯一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的单位。

    通俗地说,地震预警就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人们发出警告。如果电波“跑赢”了这场比赛,那人们就能做一些防护准备,或关停重点设施,减少次生灾害。

    2011年4月25日13时5分45秒,减灾所的监视器发出警报。这次是汶川发生2.7级地震,后经四川省地震台网确认,地震发生在13时5分41秒。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用了4秒钟,而地震将用时22秒到达成都,这就是宝贵的逃生时间。

    一份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减少39%;如果为20秒,人员伤亡减少63%。

    在检测到地震后要传输到用户,就必须有传输渠道。目前的传输主要有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计算机客户端、微博、电视。预警同一时间向所有终端发出的,根据地点远近,所收获的预警时间有所不同。

    系统的推广并不尽如人意。以电视为例,受众面广,但安装麻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说,必须经过当地政府部门同意,协调广电系统,在电视台的设备上加装他们的预警系统,如同安装有线电视一样。

    王暾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系统并非强制性安装,每一家单位,都要我们研究所去跑、去沟通。有的地方政府对此也不够重视。”

    研究所的网站上,能免费下载预警系统在PC电脑、安卓手机客户端,但自愿报名参与体验预警的志愿者目前还只有数千名。而且,系统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软件经常连接不上。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的交流QQ群中,很多网民也抱怨软件不给力,漏报现象会不时发生。还有网民抱怨手机客户端不稳定,“打电话就会断开网络”。 

    在地震预警较发达的日本,国家电视台从2007年即运用预警系统随时发布警告,同时政府也通过广播、手机短信等途径发布预警信息。

    据报道,中国地震局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已经进入发改委立项程序,计划投入20亿元,用5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由5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一线志愿者像特种部队

    与之前发生的地震灾害相比,雅安地震后,由于微博等自媒体的普及,许多志愿者几乎在灾难发生的同一时间就做好了赶赴灾区的准备。但因为很多志愿者未带食品和装备,反而在灾区受到当地民众的诸多照顾。

    志愿者王鹏讲过他在庐山震后亲眼目睹一个例子:“一个小伙子当天晚上看到信息,就坐飞机,第二天早上到成都,然后去雅安,结果迷路,不知道那个村在哪里。后来救援队把他带到那里后身体就吃不消了,身体吃不消也就没法做事,在救援队那里吃了一顿中饭,下午回到雅安,然后走了。”

    类似的情况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也曾出现,民间组织和志愿者施以援手的热情让人感动,但是自发性地救援常常会导致无序,容易好心办坏事,反而增加灾区负担。

    西南科技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王斌认为,有必要区分“热心人士”和“志愿者”这两个概念。“如果仅仅只是出于爱心和关注,而对于开展什么志愿服务,如何开展志愿服务,以及志愿服务工作的效果预期没有具体想法和认识,这些人更多的属于热心公民。”他说。

    雅安地震后仅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即下文要求“非紧急救援人员、志愿者、游客等各界群众在现阶段尽量不要自行前往灾区,以支持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不过,在一些公益组织、慈善机构看来,更好的方法是将个体的志愿者纳入救援体系,统一管理,协调行动。这样既能保证救援人手充足,也不伤害民众的救灾热情。

    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传播部副总监姚遥认为,要“通过组织化来消化掉零散的志愿者,解决个人之间配合不畅的问题。”对于参与一线救援的志愿者,专业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姚遥提及他在前线遇到的壹基金救援联盟下撤回来的队伍,“确实就跟特种部队一样,每个人都是全套的保护自己的装备,还有轻型的破拆、探生等搜救装备。”

    心理干预持续半年也不多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震后半年左右,灾区突然出现了自杀“小高峰”,并集中在干部群体。

    2008年10月3日,北川县农办主任董玉飞在自己的住所自杀身亡;2008年11月19日,绵阳市政府办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跳楼自杀身亡;2009年4月20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住所自缢身亡……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心理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辛勇介绍,灾后心理援助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危机干预。危机干预一定要及时,才能化解心理障碍。

    西南科技大学应用心理学副教授王斌表示,震后3-7天这个阶段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间内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主要是情绪稳定化工作,“就好像堰塞湖一样,第一时间的及时疏导,可以避免形成威胁更大的堰塞湖。”

    “第二个阶段是医治创伤。”辛勇说,“医治心理创伤是针对大范围的群体,我们主要通过群体性的活动,比如做游戏的方式,让大家面对灾难,面对丧失之痛,在相互慰藉方面找到群体之间的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亲朋的社会支持系统。”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麒把这个阶段称为“蜜月期”,大概会持续两个月。但随着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他们面临的诸多困难现实地摆在面前,而大部分救援人员此时逐渐撤出,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不会像最初那么集中,这会让受灾群众产生被忽略的错觉。这就是第三个时期,挫折期。

    王斌和他的团队在汶川地震后两年里,对汶川地震中受灾极重的某县42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地震后两年,他们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阳性率达到23.94%,换言之,即使经过两年时间,仍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存在心理问题。

    “地震3个月之后,仍要对灾区干部进行心理问题筛查,建立档案,和系统持续的干预。这时候碰到的个案,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干预才能完成PTSD的治疗和心理重建。”王斌说。

    西南科技大学的志愿者在汶川地震后的5年里,有上千人参与了心理援助服务,累计在灾区服务的时间超过四万小时。“从心理学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一个人个体心理的发展核心要素是一个信念支撑。”辛勇说,“这5年,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在重塑信念和价值。”

    信息更新要更及时有效

    从雅安地震后的灾情信息传达的有效性来看,还大有可为。

    中国邮政、顺丰快递等众多物流、快递公司都表示免费邮递寄往灾区的救灾物资。但是,受信息所限,很多人寄去的东西科可能并不是灾区的急需品。

    在燕山大讲堂上,华夏公益雅安救灾信息平台协调人郝南表示,一些救援人员传出的救灾信息不够专业,让救援不能很好开展。比如,“灾区有一所学校缺衣服,没标明时间,结果到现在还有人往那儿寄。其实早就不缺了。”

    有报道称,芦山地震后的前3天,堵车在震区几乎成为常态,大量运送物资车辆在路上堵成长龙,导致芦山县城周边村庄物资供应不足。一些距离县城较近的村民驾驶摩托车、三轮车,甚至步行,自行前往县城寻找物资,导致供应进一步混乱。不少村民在前3天只得到极少食品,而个别村民自行拉回了很多东西,被乡亲们形容为“几乎够开一个超市”。

    “这涉及到救援人员对于未来灾情的判断,”郝南说,“有价值的信息不仅应该是这一个时间点的,更要有一定的提前量。”在灾区,运输不畅,很多救援物资缺少的信息传出后往往要等到三天五天后才能运到,“一线救援人员你要考虑到几天后灾区还缺不缺物资,缺多少。”

    同时,“已经解决”的消息传不出来,也会造成救援资源的浪费。

    “有很多一线队伍就传出信息说‘某某村庄受灾’,这种信息其实没多少作用。”郝南说,有价值的信息应该是包括村里有多少人,多少人受灾,受灾情况如何,救援队伍的情况,等等,这样才能方便后方协调。”

    郝南建议,一线救援人员要有比较专业的灾情评估能力,也要培养专业的信息员,“专业地将灾情准确地传达出来,便于二线队伍进行支援工作。”

    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是“各行其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说,各民间救援组织都有自己的网络,每家都用自己的平台,缺乏一个联动机制。政府有时候都不知道与谁联动。

    郝南表示,信息工作很繁琐,要经历收集、分类、核实、分析、发布等环节,需要大量的人手,也需要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整合一个统一的平台。

    网络谣言需要应对机制

    在人民网统计的雅安地震十大谣言中,有3条是关于地震预报的。一位网民声称成功预测了芦山地震,“3月19日夜晚,一场龙卷风袭击了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看着吧;在它消失的西北方阴天处;大约30天左右,会有一个不低于7级的地震;不见不散。”只是,类似的预测他已经说过1500多次,准了5次。

    虽然地震准确预测是世界难题,但这样的谣言屡次都能在“谣言市场”中占到不小的份额。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当网民发现地震局花了纳税人的钱却鲜有作为时,民间的信息供给正好符合了大家对于预报地震的期待。

    地震后有关救援、募捐的信息也往往会成为滋生谣言的主要领域,正是因为它们吻合了社会关注度。当这些话题与慈善组织遭遇的信任危机纠缠在一起时,主观臆测就有用武之地,大量谣言随之而来。

    “目前,舆论场当中有两个不太好的现象,一是用谣言来倒逼真相,二是用假话来打击‘舆论的丑角’。”沈阳说。 

    从“500万买路钱”的刻意歪解到“红会副会长的名表”等老调重弹的旧谣,红十字会忙辟谣忙得不亦乐乎。然而,中青舆情监测室发现,谣言的转发和评论量总是要超过辟谣声明。即使是粉丝的增长速度,造谣者也超过了辟谣者。

    沈阳建议,微博平台要改善机制,比如说在明显的位置推荐辟谣的人,以正视听;对于发表造谣言论的,要给与处理,如造成恶劣影响,最高粉丝者和第一个转发的认证用户也要禁言数天。

    “媒体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把关人的作用,转发应该慎重。如果有报道的需要,应先去求证。”沈阳说,对一般网民而言,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个比较慢的过程,只有不断地使用这些媒体工具,多思多想,才能避免听信谣言。 

分享到:
雅安地震后,我们进步了
延安城管“踩头”事件应对有六大失当之处
“同舟共济”相亲忙
谱写郑州财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