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机会,殷惠军和一位在老家挂职的干部聊起了西部锻炼的经历,正是那次热烈的深谈,让这位生长于西北的博士萌生了挂职西部,回馈桑梓的念头。
不到两岁的孩子、年事已高的双亲、工作家庭两头忙的爱人、研究生们的课业、科主任的医疗任务、国家课题的科研进程……“我当时真的不具备去西部的条件。”殷惠军说。
“我渴望在西部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进一步得到成长。”他告诉自己,也告诉爱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2010年9月,殷惠军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11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赴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挂职副院长。
殷惠军到任后并没有忙着履新,而是开始了长达1个多月的调研。他发现,由于建院时间短,医院缺乏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时逢“十二五”开局,殷惠军主动请缨,主持制定了医院的“十二五”规划。他不仅积极向院领导班子汇报方案主动求得支持,更深入浅出地在全院大会上讲解规划。从人才培养战略到重点学科建设,从建立社区和医院的互动到兴建医院大楼改善医疗环境……过去只是换几个提法、改几个文字的规划方案,在殷惠军的手里产生了“魔法”变成了“蓝图”。
殷惠军不仅建言献策,更身体力行。在他的多方奔走下,医院通过了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的评审,针灸学科成为了重点专科,打破了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无国家级重点专科的历史;也是在他具体辅导下,医院中标4项国家自然基金获得200余万元资助,实现了建院以来国家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挂职过程中,我基本上把最难、最得罪人的担子都挑上了。”殷惠军笑着说。医院临聘专技人员考录人事代理工作一直都是一块牵涉利益广、最容易得罪人的“硬骨头”,过去一到考录,医院、学院、卫生厅总能收来二三十封举报信。但在殷惠军眼里这却成了“创新制度、盘活机制、发现人才”的机遇。
在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殷惠军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深入调研后,他制定了“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日常评议+班子会讨论”的新模式。随机抽调的题库试卷和判卷员、地区名医名护士的现场技能考核、多维度的日常评议、及时透明的考核公示保证了考录的公平公正。改革不仅选出了一批能干、实干的青年,更狠狠棒杀了“走后门、托关系”的歪风。
殷惠军全心全力的工作受到了全院上下的一致认可。2011年年末,殷惠军挂职期满,医院班子再三挽留。老院长反复向中组部、甘肃省委组织部打报告希望留下他,甚至提出了“求贤让位”的请求。
殷惠军感慨道:“博士服务团的工作让我收获,令我难忘,一年甘肃行,一生陇原情。”
微寄语
在实践中寻找创新方法,并把创新成果用到实践中去,用真心、爱心、热心谱写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