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2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挣快钱时代”结束,应回归价值投资

百姓理财要看懂国家经济转型大方向

本报记者 众石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27日   05 版)

    两天来,银行业“资金紧张”的大戏让投资市场频频上演悲喜剧。一边有人手机里不断接到理财产品收益率蹿升的短信,让人心痒;另一边是股市大落大起,“抄底”者蠢蠢欲动,被套者欲哭无泪。

    一夜间,妇孺老幼都对“隔夜拆借利率”这种专业金融名词有所耳闻。而在这场纠正“钱生钱”乱象的金融业大博弈中,人们似乎还是更关心“自己的钱能否生钱”。

    昨天,央行对“资金紧张”进行了回应。央行认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只是受贷款增长较快、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近期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了上升和波动。

    有关专家认为,此次央行主动调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后被动调整,将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

    买理财产品要掂量“长期与短期”

    昨天,在北京海淀区西翠路工商银行营业厅,一位女士一边看当日人民币理财产品目录,一边感叹:“这么高了?靠谱吗?”目录上一款34天的保本理财产品,年收益率达到6.5%,其他略低的产品收益率也在5%上下。

    3月底,银监会曾专门出台政策要对理财类产品加强管理。当时一般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在4%上下,而一个月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纷纷上调,尤其在最近一周涨势逼人。

    据不完全统计,6月以来,新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银行多达十几家,其中不乏中行、工行、建行等国有大银行。

    有消息称,建设银行新发行的一款期限为33天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39%。招商银行近期一款期限为3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达到7%。有些投资者收到短信推销,甚至看到过收益率达12%的产品。

    据理财专业网站银率网数据库统计,近期收益率高于5%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占到在售产品的1/3;而收益率达6%从前都属于高端产品,如今投资起点也开始低于10万元,可谓是“高性价比的大众理财产品”。

    该网站分析师表示,近期的市场真有点“疯狂”,也许还要持续到7月以后才能缓解。

    据银行业内人士分析,每年6月前后都像银行的“期中考试”,银行要发中期年报,业绩需要做上去。为了让数据更好看,发行高收益率理财产品不失为回笼资金的手段。通常来说,到7月中下旬,银行资金面紧张的局面或可缓解,理财高收益率现象就会减少。

    不过,专业投资人士提醒普通老百姓要注意风险。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6月21日至25日,有200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其中有4款产品到期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多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中有一款非保本产品还亏损了30%。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陈颖认为,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较短期限内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应该是安全的,这与目前货币市场的状况相符;但收益较高期限又较长的理财产品,随着银行资金面的变化,可能会有一些问题,需警惕风险。

    一位国有银行理财产品负责人表示,目前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双双飙涨,一方面是银行主动发行高收益产品来吸收资金,“借新还旧”,缓解眼下“资金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小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压力大,也使得大行要通过高收益产品来留住客户。

    但从长期看,银行“高息”产品最终还是由资金使用方——贷款企业来埋单。而当前宏观经济并不景气,实体经济萎靡不振,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因此,多数理财专家都提醒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不要单纯追求高收益,务必关注资金投向,充分阅读产品说明书。

    “老百姓投资理财想法通常很简单,一看是否可信,二看赚多赚少。”经济学家李才元表示,过去两年膨胀起来的“影子银行”恰恰是利用一般投资者这种心理,借助银行在老百姓心中长期积累的信用,来售卖理财产品。可如今发生了“资金紧张”,说明银行体系内这些理财产品之间的资金调剂,也可能出现问题。

    “不要只看高收益率,要看它背后的风险,当年美国次贷危机时,金融机构把高收益的迷你债券卖到了全世界,不是最后都赔光了?”他提醒:“如果大家都跑去卖高收益理财产品,最终这东西也变成了击鼓传花游戏,看谁接最后一棒了。”

    银行业资金“空转”,而实体经济“缺血”

    昨天,央行官网发表 《合理调节流动性 维护货币市场稳定》一文。央行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基本稳定。前5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

    分析人士称,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

    央行指出,对于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若资金安排出现暂时性头寸缺口,央行将提供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将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持货币市场的整体稳定。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比喻说,昨天央行的表态意味着“给了银行业一块糖”,“同时严重警告,下次别再捣蛋”!

    既然银行业“不缺钱”,为什么还会“资金紧张”,那些数量众多的理财产品的钱投到了哪里?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研究中发现,目前融资领域杠杆率上升的部门,也就是资金周转最快、最集中的领域,资金主要流向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这些“背后的金主”。

    这些年,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合作,开发了各种理财产品,这构成了日益膨胀的“影子银行”主力军。由“影子银行”圈来的钱,主要流向就是地方基建项目与房地产。信托行业的数据显示,8.2万亿元资金的信托,34%是基础产业和房地产信托。

    在这些领域,地方基建大多是长期投资,资金回流效率低;而房地产是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调整和控制的投资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房地产是暴利行业,也只有这些行业的高利润才能消化来自“影子银行”的高利率融资。

    对银行业而言,钱本来就是要生钱的,既然一般实业低迷不振,为什么不去投给高利润行业?这样,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银行信贷资产变成“理财产品”、“信托”、“券商资产管理”等,逃避了监管;同时,有些银行还放大杠杆率,疯狂搞同业拆借,拼命发理财产品,肆无忌惮玩“短债长投”的高风险游戏。

    “一些银行依靠垄断牌照,联合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玩起了‘空手道’,他们各自在这一融资链条上切取蛋糕,坐享丰厚利润。”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说,“大量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左手倒右手,却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这种金融体系内的“空转”,不过是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你借我,我借你”,不仅提高了中国实体经济经营者的融资成本,还在积聚发生更大金融危机的风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一些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大企业,会将银行资金转向信托市场,以追求更高的回报,而信托资金在层层杠杆后又会大量进入到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他表示,这样的结果造成了资金价格越来越高,制造业融资越来越困难。

    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钱荒”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金融业的“异化”:原本从金融业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成了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变成“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在银行体系“资金紧张”的表象之下,是实体经济不断失血的恐慌。

    主动调控,有利于金融稳定

    李才元一直强调,国内利益集团包括银行、房地产商、地方政府等,一起吹大了“资源泡沫”,高地租、高房价、高租金,共同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这使得国内实业低迷不振,“银行业内部‘空转’,正是因为实业‘不转’”,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在他看来,央行这次出手预示着这场经济“调结构”的大博弈已“步入中盘”,“先要切断金融业与房地产这些资源泡沫的联系,让房价降下来,整个经济运行成本才能下降,实体经济才能得到喘息,然后银行和股市要把融资方向,转向真正能拉动产业升级、拉动就业的企业身上。”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指出,本轮“资金紧张”,央行看似“被动”,实则主动,“这是政策的主动调控,而不是等到泡沫破裂后的被动调整,将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也有利于改变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用太多资金,挤压实体经济的状况。”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则撰文称,随着美国经济的稳步回升,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越来越近,全球经济去杠杆化的进程开始加速,此时中国央行顶住压力“不放水”,意在整顿社会融资规模过快扩张与银行同业拆借业务期限错配风险,倒逼银行加快其去杠杆和去“影子银行”的进程,加快解决银行体系内资金“空转”套利问题,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他说,银行业“资金紧张”只是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中的一个小阵痛。

    “提前挤泡沫,要比等泡沫大到自己破更主动”,一位投资业资深人士分析,“但这个过程可能很惨烈,比如股市,就可能在这种格局转换中波动很大,不论好坏公司都会面临调整风险。”

    李才元建议,一般投资者首先要规避风险。“现在要淡定,心态要好,不要总想着短期投机,如果银行业都‘疯了’,老百姓就真要倒霉了”,对那些短期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一定要慎重”。

    其次,应该建立中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挣快钱的时代”结束了,既然国家层面都开始整治房地产、银行业的“泡沫”,中小投资者也应通过这次震荡吸取教训,“这倒逼着投资者更加成熟,不要再把理财目标锁定在3到5天,或3到5个月了,应该从3到5年的中长期来确定投资方向。”

    李才元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银行业要“盘活存量”,而中国经济的“增量空间”还很巨大。“一旦实体经济复苏,钱本身就真的值钱了,存款本身就能带来收益,激进的投资者看懂了国家经济转型大方向,在股市中选择科技创新类、消费升级类板块投资,也会有很好的收益。”    

    本报北京6月26日电

分享到:
百姓理财要看懂国家经济转型大方向
成都延长机动车尾号限行期限
《环保法修正案(草案)》:
加大对环保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HO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