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2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去除脏乱差“沉疴” 建设“美丽西和”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29日   04 版)

    经过环境治理后的姜席镇谢庄村的和谐广场

    西和县城乡环境治理时学校师生齐上阵,积极参与清理垃圾的场景

    参观者在西和县万洁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观看新进的废旧金属压缩设备刚刚压缩的废旧金属半成品

    “现在,我们村里多干净!大人孩子都感觉很好。过去可不是这样子。孩子们玩耍到处都是土,下点雨全部是泥。”笔者在甘肃省西和县河坝乡麦川村走访时一位74岁的老人说,“以前,我们西和的‘脏乱差’是出名的。村子里,街道、家门口,村口,河道,田间地头,四处垃圾堆成山。只要一刮风,塑料袋、卫生纸和废纸满天飞,刮的到处都是,树枝上、电线上,甚至有的门窗上都是垃圾。”从2012年11月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老人觉得环境好多了。

    走访中,麦川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李盼告诉笔者:“我们学校从去年年底开始进行学校周围和校园以及各个班级的环境治理,划片区,责任到人,每周大检查,每日长监督,设专门的老师和学生专门评估卫生先进班级和个人,还经常搞一些“小手拉大手”、“环境知识竞赛”等活动。现在影响到了家庭,我们在家如在学校,保护学校环境和保护家庭环境一样。”

    为了资源不浪费,合理处置,合理焚烧和填埋,将回收来的垃圾分类处置。这是西和县委、县政府“美在西和行动”城乡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麦川村垃圾回收点的负责人周武说:“政府现在做的这件事好处太多了,不论是对环境、对大人和小孩的身体都起着作用,现在刮风下雨河道不臭了,垃圾也清理完了。过去的排水沟河道等地到处都能见到农药瓶、化肥袋等废弃垃圾,现在我们通过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尤其对小孩,过去就我知道的农药瓶对小孩子身体伤害事件,在我们周围就发生过好几次。因为很多人将农药瓶用完了随意丢弃,到处乱放,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子拿在手里玩时,就会用嘴舔,这样就会导致孩子中毒,轻微的经过医院抢救无大碍,严重的就会丧命。”

    西和县的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分布在三个方面,县城、乡村和西和县境内的道路。县城南关社区姬家巷居民邓东生是卫生先进示范户,他说:“我土生土长在姬家巷,多少年前我们这个西和县城简直脏的让人无法形容,只能用四个字总结‘又脏又乱’。出门垃圾满大街,脏水满街流,粪便到处是,道路无法走,这种现象,不仅仅给西和老百姓带来不便,甚至给外来客商以及外地亲朋好友带来极坏的印象。”

    自从2012年11月以来,邓东生所住街道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以后,过去的“脏乱差”彻底清除,现在干净整洁的巷道卫生实施责任区划分制度,门里门外一个样,社区街道定期搞评比,最后评选出卫生先进示范户。

    邓东生还仔细观察过,他说:“过去和现在相比,我们出门看皮鞋,回家看裤腿。过去出门皮鞋擦得再干净,回家也脏得不像样子,裤子穿得再新,回家后满裤腿都是泥。现在出门皮鞋好几天擦一回也不是太脏,裤腿也没有泥,干干净净。过去很多人走在大街上吃完瓜子皮随手丢弃,现在很多人吃瓜子时,一手拿着瓜子,一手拿着吃完的瓜子皮,见到垃圾桶再扔进去。由此可见,经过大力宣传和治理整顿,人们的环境意识慢慢地提高了。”

    半年治理 成效显著

    西和县县委领导与笔者谈起关于西和县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时表示:大家公认的一个城市的环境卫生就如同一个人的“脸面”,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形象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健康,体现着当地政府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一直是困扰西和对外开放形象和发展环境的“老大难”问题。历届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整治,但都没有走出“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没有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理路子。

    周子强表示,纵深推进美在西和行动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西和”的战略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助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平台;是发展之需,人民之盼,政府之责,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整治“脏乱差”的不良习惯,塑造“洁净美”的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环境卫生的大整治,彻底扭转干部队伍的“软乱散”,全面提振跨越发展的“精气神”。

    2012年10月,县委组织人员在学习借鉴湖南攸县等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深入推进美在西和行动,强化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的决定,提出了“树立三种理念,实施四大工程,推行五分模式,实现五无目标”的城乡环境卫生治理新思路,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群众参与热情之高、环境卫生面貌变化之大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设想。

    “通过半年来的环境卫生治理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搞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最大的难点在于干部群众,最大的动力也来自干部群众。无论任何一项工作,如果干部思想不统一,群众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起来就会很困难。”周子强说,“为此,我们遵循‘先谋而后动,先知而后行’的思路,首先从统一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抓起,从教育培训广大中小学生和家庭妇女抓起,通过开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大讨论、大宣讲、大规劝、大评比活动,使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逐步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抓环境卫生就是抓科学发展的理念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坚定信念,使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逐步内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实现了环境卫生治理由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由突击整顿向长效管理、由行政推动向机制保障的转变。”

    环境卫生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目前,西和县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虽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治理的任务还很艰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宣传培训、示范点创建、精细化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和‘美丽西和’建设新路子。”

    群策群力 治愈环境“沉疴”顽疾

    城市环境卫生的形象,如同人的“脸面”,直接影响到当地政府与城市间发展的方方面面。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西和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一直较差,对此,人民群众有怨言,外来客商有意见,上级组织有看法,“脏乱差”曾几何时成了西和的代名词,成为影响西和对外形象的“沉疴”。2012年10月,新一届西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认为,这种状况不改变,人民健康受危害、西和形象受污损,城乡环境卫生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新一届西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条件、转变干部作风的高度出发,顺应时代发展之需,人民群众之盼,履行政府之责,结合本县实际,以“美丽西和”为主题,以“美在西和”行动为抓手,以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把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具体化,强化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从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县委办负责拟定了全县《关于深入推进美在西和行动强化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意见》,为使《治理意见》具有全面性、可操作性,通过在县四大班子领导会、县直部门、驻西和单位、乡镇、老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等各层级讨论,充分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利用一个月时间广泛征求意见和不断完善。

    2012年11月6日,《中共西和县委、西和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美在西和行动强化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确立牢固树立“三种理念”。即:把城区当做“客厅”一样来打扫、把乡村当做“公园”一样来建设、把公路当做“街道”一样来管理。大力实施“四项工程”。即:环境卫生大宣教工程、环卫设施大提升工程、示范典型大创建工程、管理机制大创新工程。全面推行“五分模式”。即:分区包干、分级负责、分类减量、分期考核、分部门投入。持之以恒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五无目标”。即:城乡公共区域可视范围内基本无白色垃圾,城乡街道基本无乱停乱放车辆,县乡公路两侧基本无新的乱搭乱建行为,商铺门店基本无店外经营现象,执法人员与群众基本无冲突发生的城乡环境卫生治理总体思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利用2~3年持之以恒得努力,采取分三步走的方法,对全县384个村进行综合整治,2013年率先实现全县105个重点村的环境卫生治理,2014年、2015年分别在完成剩余的三分之二,最终全面实现“五无目标”。其间于2012年10月19日正式组建了由分管副县长兼任主任的“美在西和办公室”,人员从各乡镇、执法等部门中抽取敬业、敢于担当、责任心强的干部,现在该办共有人员18人,其中科级干部5人,主要负责全县环境卫生整治的统一协调、指导、督查、检查和考核等落实工作。

    分层大宣教 全民总动员

    环境卫生大宣教工程是依靠大家的力量,提高认识,提高自我意识。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推进美在西和行动、搞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前提和基础。

    西和县从2012年11月开始,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观、环境观、卫生观和文明观,并将宣传教育活动贯穿于治理活动的全过程,始终不渝、常抓不懈。

    为科学、形象、全面地抓好培训,县美办会同卫生局、广电局、县委党校认真组织讲稿,并实地拍摄制作了《环境卫生与健康》、《环境卫生与防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光盘各800余张,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片在电视台滚动播放,同时下发到各部门、各乡镇、各村级。

    大宣讲活动是围绕学习和弘扬科学理念、先进文化主流思想,使全县人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礼仪、讲科学的习惯,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组成百人宣讲团深入到乡村,开展“百日大宣讲”活动,采取发放资料、播放专题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等多种方式,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先后发放宣传资料8万多份、《环境卫生与健康、环境卫生与防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讲座光盘800张,印制发放宣传年画两万张,开展各类宣讲400余场次,参加群众10万多人次。  

    大规劝活动是西和县委、县政府规定在每月的10日、20日、30日下午,由县级领导带头,机关干部职工、群团组织、离退休干部和志愿者参加,上街下乡进村入户开展大规劝活动,现场纠正乱扔垃圾、乱停车辆、乱摆摊点、乱贴乱画、破坏公物等行为。

    为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面广、导向性强的优势,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由团县委负责,在广大青少年和学生中积极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美在我心中”活动,全县24个学区、280所学校共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倡议书等8万余份,开展环境卫生主题实践活动300余次,带动75000多名家长参与,使广大学生成为宣讲员和监督员,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带动家庭、家庭推动社会的良好氛围。

    由县妇联牵头,相关单位配合,组织城区130余名老干部、新分配大学生及社区居民,组建了“美在西和行动”城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志愿者,通过清洁服务、文明劝导、新风宣讲等志愿服务,向群众广泛宣传,并进行示范带动和社会监督,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活动;县妇联还组织在全县广大妇女中开展了“美在西和清洁进家庭”农村妇女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学习、入户培训、趣味竞赛等形式,先后对近万名农村广大妇女进行了垃圾分类存处和家庭清洁卫生等知识的培训,全力引导每一名妇女都参与到“清洁进家庭”活动中来,从而使得妇女组织是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军、妇女是环境卫生维护的主人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充分发挥。

    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通过各种宣传活动的开展,普遍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维护环境卫生、养成文明习惯、共建美好家园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目标追求,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环境卫生治理的热潮。

    确立整治重点 强化执行力度

    美在西和行动重点整治管理机制是大创新工程。如环境卫生治理的难点重点在于河道、城区、公路沿线、单位等区域。为彻底清理多年来“顽疾”,西和县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机制。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城区为重点,全面提高清扫保洁质量,加大环卫设施投入,“门前四包”责任制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实现定时收集等为重点之一。

    将环卫人员专业清扫和城区干部职工义务大扫除相结合,增加环卫人员,扩大清扫范围,不留环卫死角,做到城区环境卫生的全方位清扫、全天候保洁。

    设施投入方面力度更大。如新购置扫路车和洒水车各1辆、压缩垃圾车2辆,垃圾桶1000个,在城区投资1100万元,修建日处理垃圾量100吨的垃圾中转站,预计半年后投入使用。同时对城区现有10座公厕免费开放,在人员集中的地方,正在规划新修简易公厕5座。另外,每天安排4辆流动式音乐垃圾收集车,分早、中、晚三次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临街商铺、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实行流动式定时收集,有效解决了垃圾在收集、存放和运输等环节的“二次污染”问题。   

    强化行政执法,加强对沿街单位和门店的检查考核和管理,对“四包”责任制落实不力的业主和单位加大处罚力度,“门前四包”责任制得到了全面完善和落实。

    为彻底改变县城河道卫生“脏、乱、差”的现状,将漾水河、白水河、白冯河河道进行划段包干,由全县干部职工定期进行集中清理。各乡镇对河道垃圾、卫生死角也进行多次集中清理,先后出动铲车30多辆,挖机10余台,共清理淤泥及河道各类垃圾100多吨、疏通沟渠1万多米,县内大小河流卫生状况大为改观,白色垃圾基本消除。

    全县各乡村广泛发动群众,先后共清理村庄内外、河道内外、公路沿线垃圾堆、柴草堆、建筑废料堆2.9万多方,同时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农村进一步加大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力度,全面推进了卫生净化、道路硬化、乡村绿化、村容美化、村庄亮化工作,先后改造卫生厕所400户,硬化公共空地12.81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71盏,栽植各类花草树木1000余万株。

    各乡镇采取政府投资、企业帮扶、社会捐助等多种措施,先后修建垃圾回收屋247座、垃圾焚烧池586座、垃圾填埋场72个,购置垃圾手推车243辆、垃圾清运车20辆、“三桶四筐”2.65万套,为确保垃圾分类处理措施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立长效机制 完善配套设施

    一项完善成熟的工作机制是确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的根本保障。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既要着力“治标”,下猛药剔除顽疾,更要着眼“治本”,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因此,西和县委、县政府把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作为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以此推动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环境要治理,设施配套要先行。完善环卫设施是符合县情民意、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全县环卫设施配备的薄弱环节,西和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完善城乡环境卫生硬件设施作为美在西和行动的一个重点,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多措并举、多方筹措,实施环卫设施大提升工程。

    城乡环境卫生治理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西和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地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建设,全面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由县美办下发文件,号召全县积极行动,创建九种示范典型,如示范社区,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学校,示范单位,示范长廊,示范公共场所。已筛选确定了105个村作为全县第一批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和3150户示范户,并按照“一个乡镇、一个县级包抓领导、一个帮扶企业”的原则,将包抓和帮扶责任分解落实到32名县级领导和18个企业身上,集中先行试点,带动整体提升。各包抓领导多次深入示范村开展调研指导,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排建议,确保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乡镇与帮扶企业积极衔接,根据乡情村情,制定帮扶方案,配备环卫设施,从而在硬件上保障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西和县全县总面积1861平方千米。总人口40多万人。西和县辖6个镇、14个乡。目前,示范创建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效,105个重点村分成三种类型来打造,即示范村、提升村、达标村,已确认示范村12个、提升村30个、达标村63个。各乡镇坚持“打造亮点、以点带面、扩面成片”的工作理念,树立典型,强化宣传,涌现出了洛峪镇唐尧村、何坝乡麦川村、西峪乡晚霞村、姜席镇青沟村等一批先进典型,探索出了“三抓三带”,即抓学生带家长、抓干部带群众、抓城区带农村;“抓一带二”是抓一个示范户,带两户一般户;“1+1+10”是1名驻村干部+1名村干部+10名示范户联动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等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并放大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水平,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坚持理念 总结经验

    在经过多半年的努力工作,“美在西和”行动办公室主任告诉笔者:“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理念打造‘魅力西和’,用八条体会实现‘美在西和行动’。把县城当客厅一样来打扫,把乡村当公园一样来建设,把公路当街道一样来管理是三个理念。科学决策是先导,领导重视是关键,宣传教育是前提,设施配套是基础,经费投入是保障,全民参与是主体,检查考核是手段,长效管理是目的是八条美在西和行动的深刻体会。”

    西和全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离不开全县人民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全面配合,初步实现了“城乡公共区域可视范围内基本无白色垃圾、城乡街道基本无乱停乱放车辆、商铺门店基本无店外经营现象、县乡公路两侧基本无新的乱搭乱建行为、执法人员与群众基本无冲突发生”的五无目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为/文 刘军民/摄

分享到:
去除脏乱差“沉疴” 建设“美丽西和”
建立五项新模式 市场化运作保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