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西和县委、县政府学习外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先进经验,结合西和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分区包干、分类处理、分级负责、分期考核、分部门投入”的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的新模式,有效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由点到面、由突击向常态的转变。
按照“分工负责、分区包干”的网格化管理制度,西和对县城环境卫生,实行环卫队伍包清洁、执法队伍包管理、门店商铺包维护、义务监督员包规劝的“四包”模式;对农村卫生,划分为村级公共区和农户责任区,村级公共区由村上采取集体出资聘用专职环卫人员和发动公益性岗位人员等方式进行日常保洁维护,农户责任区由农户按要求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进行经常清理,保持日常整洁,从而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城乡联动、无缝对接,全天候保洁、无缝隙管理”的责任体系。
遵循“分类处理”原则,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模式,在每个行政村或自然村修建一个垃圾回收屋,若干户修建一个垃圾焚烧池,每户配置三个垃圾分类桶(有害垃圾桶、填埋垃圾桶、焚烧垃圾桶)和四个可回收垃圾分类收集筐(塑料筐、玻璃筐、废纸筐、金属筐),由农户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通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法化整为零,就地从简处理,做到可填埋垃圾就地堆肥还土、可焚烧垃圾分散焚烧处理、有害垃圾统一回收无害处理、可回收垃圾有偿回收利用。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本辖区内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负总责,县直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职责,使整个活动做到事事有人抓、项项有回音、条条有落实。
实施分期考核,西和县委、县政府把开展这项活动视作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战斗力、动员力、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制定出台了近年来奖惩最为严厉的《西和县美在西和行动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对各部门、各乡镇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对考核前三名的乡镇奖励5000元、部门奖励2000元;排名后三名的部门和乡镇,进行通报批评,责成限期整改;对连续两次排名后三名的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诫勉谈话;对连续三次排名后三名的部门、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党政主要领导引咎辞职,其他班子成员年终考核一律视为不称职。
“分部门投入”则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筹资方式,采取“政府补助、项目倾斜、群众自筹”等多种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保障“美在西和行动”的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预算工作专项经费300万~500万元,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对发改、财政、环保、卫生、建设、农牧、交通、国土、水利、林业、畜牧等部门掌握的可用于环境卫生治理的相关项目和资金进行有效整合,由县美在西和行动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度,集中用于环境卫生治理、环卫设施建设和小巷道治理。
为打造城乡环境新面貌,西和县分别以城区、河道、村社、公路、单位为重点,采取不同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城区清扫保洁、废旧物资回收等方面,西和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依规律运转,效应可持续形成。西和县借鉴先进经验,将城区街道清扫保洁权通过招标的形式,承包给四川凯美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保洁清扫,实现了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公司化运作,城区主次干道保洁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制定了《 西和县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对再生资源全面实行产业化的回收利用,由县供销联社负责,融资70万元,成立了西和县万洁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按照“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点一人”的原则,在全县20个乡镇组建成立了废旧物资回收站,在105个示范村设立回收点、确定了回收员、建立回收制度,形成三位一体的公司网络模式,并针对农药瓶、电池、废旧灯管等有害垃圾、塑料袋等微利垃圾,县政府出台了政府补贴价格,实行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杜绝发生再次污染,有效促进了垃圾处理走上减量化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