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点评

积极面对敢于承担后果
梳理情绪力求正向转化

全球职业规划师 杨开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02日   11 版)

    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当小孩子受伤时,家长在处理好伤口之后,可以把包扎伤口的绷带系个蝴蝶结,帮助小朋友去体验自我疗愈和成长的力量。这是一种赋予生命力量的伤口处理方法,职场也是一样——感觉到痛,才有机会把伤害转化为成长。

    在职场中受伤害是难免的。人和人总有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只要有差异就会产生摩擦,亲兄弟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当然,有些因为利益纠葛而引发的故意伤害更令人心寒,于是人们总结了很多“金科玉律”来预防它的发生,比如少说多做,提防比你高半级的领导,同级永远是天然的敌人等。这些方法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尤其对职场新人来说,更是宝贵的经验。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每一种方法都有它适合的、特定的背景条件。方法是死的,而职场是变化的,有时也很难说遵从了一种方法就真的能躲过某个伤害。比如黄铮,她在做选择时,一定知道“站对队比做对事更重要”之类的话语,但在实际情况中,还是很难去把握当时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决定。更何况,要是我们天天活在提醒中,身心随时随地处于紧张状态,又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影响一个人在职场中发展的,不是伤害本身,而是对伤害的反应。所以,与其小心提防,不如积极面对。所谓积极面对,首先是要承担自己做事的后果。正如李瑶所说,“到底是自己犯的错,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一旦有了这种承担后果的勇气就会明白,有人帮忙是福,没人救急也没什么可抱怨的。遇到紧急情况,人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抱怨,其实,再多的抱怨也于事无补,只会让自己更加心烦。抱怨不仅会加重负面情绪,还会将一个人的注意力引向外部,把责任推向别人,把自己变成受害者——受害者的心态会让人感觉无力,回避责任,从而失去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积极面对也意味着不逃避那些痛的情绪,允许这些情绪存在,感受它们所带来的信息。通常来说,伤害分为两种,一种是应激性的,比如被信任的人欺骗而感到愤怒,这些情绪是正常的;但如果愤怒到要报复,那么这说明事件本身触动了一个人内心某种未完成的情结,造成了另一种更深刻的伤害。

    虽然伤痛令人不舒服,但是对伤痛的承担和积极转化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更为丰厚。对于应激性的伤害,情绪释放之后,正向的转化更容易形成。故事中的李瑶就很好地从伤害中学习到,无论何时业务都不可松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她也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更能理解下属。设想一下,如果她始终怀着对领导的抱怨和愤怒,那么这个正向学习的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也许她学习到的是再也不要信任别人,或者再也不愿帮助别人。不同的态度会造就不同的职场道路,也势必影响到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内心是否幸福。因此,这种情绪的转化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受的伤害是因为触发了内在的未完成情结,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觉察这个情结到底是什么。未完成情结像一幅心理地图,控制着一个人的反应和行为模式,我们做的很多事都只不过是在下意识地重复这个心理地图而已。但对其觉察之后,心理地图就有可能被重新构建,下次再面临类似的情形,我们的反应就会不同,事情就会出现不同的可能性——在职场中,这样的觉察会让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出现转机。对于未完成情结的重新修通,要视其严重程度,有时需要生涯咨询或心理咨询的介入。

分享到:
职场伤害:谁没有中枪的时候
积极面对敢于承担后果
梳理情绪力求正向转化
学着建立自己的安全区域
“卓越领袖”的大脑如何幕后操作
约见
万花筒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