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9日,昆明学院历史上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首届领导班子正式到任。多少年来昆明人的“大学梦”,多少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终成现实!
5年来,学院领导班子不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厚望。团结带领全校师生,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开拓创新,追求卓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以建设全国同类院校领先、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大学为目标,紧紧围绕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战略主题,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立足昆明,研究昆明,服务昆明,以服务和奉献不断开辟自身发展的新空间,在“超常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道路。
位于春城昆明、滇池之滨的昆明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短短5年,昆明学院就在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昆明大学合并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昆明市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把“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学科做全、专业做优、人才做壮、科研做精、品牌做响、校园做美”,成为目前云南省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本科院校。
“超常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成效显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发展空间何在?在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学校实际的基础上,昆明学院提出了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定位和“超常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思路。
几年来,学院快速实现合并整合,实现了落实办学自主权,成功解决新校园、根本改善办学条件,以及健全学科门类、优化专业设置、构建现代综合性大学基本框架三步跨越。
在整合昆明市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需要,培育和增设了一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紧密联系的新专业,如轨道交通、物联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特殊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化学工程与工艺、护理学等,形成了省内乃至西南地区的优势特色专业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更加鲜明。尤其是烹饪和营养教育专业的申报成功,使学院成为西南地区高校中唯一拥有该本科专业的大学。学院专业覆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在较短时间内,本科专业发展到40个,同时保留了少量优势特色专科专业,实现了从专科到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转变。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7000多人。
大学的关键在有大师。人才缺乏、尤其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最大制约瓶颈。为此,学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内培”、“外引”,短短几年内,博士和在读博士达140多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达85人,副高达429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比例达40.4%,博士和硕士的比例达51.04%。
学院一直把提升教学水平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在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优秀教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名师工作室建设等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3年6月,昆明学院共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立项建设项目97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建设项目5项,覆盖了所有的质量工程项目,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首位。同时,从2010年起启动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联建的质量工程建设体系,保证了学院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由于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院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中,部分学生考取“985”和“211”工程大学。
同时,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应用研究和争取高级别项目为重点加强科学研究。目前,学院获得批准立项资助的国家基金项目达2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总数在较短时间内跃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100多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1000多篇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研究基地逐渐形成
作为一所位于省会城市的地方院校,昆明学院很快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示出了重要作用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昆明学院立足昆明,研究昆明,服务昆明,先后成立了“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滇池泛亚合作战略研究院”、“昆明市物联网及泛在工程技术中心”4个高层次研究平台和一批院(系)所结合的研究机构,并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滇池(湖泊)流域生态修复与生态文化研究平台获中央财政及滇池治理基金会1700万元的专项支持。
昆明学院高度重视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学院研究编制的《昆明市人口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昆明市检察工作“十二五”规划》等一批应用项目,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社会效益,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昆明学院积极承办“昆明科学发展高层论坛”、“滇池泛亚合作战略研究”和“国际水历史学会2012年国际区域会议”等国际会议和重要论坛,举办“昆明讲坛”、“学思讲坛”等学术讲坛,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的同时,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
昆明学院发挥智力优势,积极做好扶贫共建工作。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兴边富民工程”帮扶德宏州芒市工作,集中支持芒海九年制国门学校建设,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表彰奖励。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做好“定点挂钩帮带扶贫”国家级贫困县禄劝县乌东德镇建设。同时,还积极做好对文山州麻栗坡县的战区恢复重建等工作。学院积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能辐射到全省范围,赢得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支持。
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积极探索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就业是牵动千家万户、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任务。昆明学院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同时,还把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任务来抓。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就业率高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连续几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大学生创业先进集体,并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一批毕业生开始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崭露头角,帅云洪等成为成功创业的典型。
帅云洪是昆明学院2006届毕业生,2010年荣获第三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高中时期的帅云洪就因一个环保节能的发明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项专利。大学期间,昆明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支持帮助他创办了自行生产他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的公司。大学毕业后,他正式创办了昆明凤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因此获奖。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在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直是昆明学院坚持的办学理念和努力方向。学校按照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要求,以“思想品德优,理论基础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基本规格,着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规定实践性课程文科不低于25%,理科不低于35%,工科不低于40%。加大专业实训实践力度,初步建构了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使技能训练层次化、课程化、系列化、标准化、经常化,建立了一批各类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开创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每个教学单位至少和一家大型企业或相关行业建立密切联系,开展实质性合作。先后与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十四冶建筑集团、晨农集团、红云红河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一批学生先后在青年学术科技节及其他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
同时,学校还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泰国、芬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交流,在若干领域签订了合作协议。持续选派毕业生到泰国、缅甸等国实习就业,使毕业生积极谋求海外发展,有效拓展了大学生就业新空间。
5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下,昆明学院秉承“明德至善,知行利物”的校训,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培育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形成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连续两次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跨越发展中创造了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