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从香港阅读世界·阅读令世界美好”为主题的第24届香港书展隆重启幕,香港作家陈冠中被授予“年度作家”殊荣。主办方表示:“我们欣赏的正是他的创作跨越地域文化。陈冠中除了于内地、港、台三地写作外,亦从事多种媒体创作,包括创办香港《号外》杂志、担任《读书》海外出版人。可见他涉猎甚广,正与香港国际视野吻合。”
在获选2013年香港书展“年度作家”之前,陈冠中代表作《我这一代香港人》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和推出简体字版。
陈冠中祖籍宁波,1952年出生于上海,4岁即移居香港,属于香港1949年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在《我这一代香港人》一书中,陈冠中曾自我反省:“这一代是名副其实的香港人。其成功所在,也是问题所在。香港的好与坏我们都要负上绝大责任”,“我们1980年代开始过分重视地产和金融,连政府的思维都像地产发展商,而把原有的贸易、工业冷落了。现在,我们不应只膜拜对香港生产力和竞争力最没贡献的地产商……”
40岁之前,陈冠中长住香港,1992年至1994年,他在北京居住,之后赴台北生活,在台北和北京居住的这两个时段组成了“大开眼界的20世纪90年代”。新世纪以来,陈冠中长居北京,开始了“一个香港人在北京”的生活。
“北京让我决心住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人有意思”。“我很无知。后来因为喜欢看书,补回了不少共和国的历史,但都只是纸上知识。终有机会亲身体验,我才不放过,像个超龄学童在补追未上的课,一切是中国优先。”
陈冠中在本届书展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他在北京了解内地发展状况的主要渠道是知识分子、媒体从业者和家族亲友等。他关注内地社会的底层状况。尽管去菜市场买菜时常被索要高价,陈冠中还是不放过通过菜市场了解社会全貌的机会。甚至,在菜市场的见闻,被他写入了近年的小说作品中——如,“平常我也喜欢没事逛逛菜市场。中国北方四季分明,水果菜蔬各依时令,在菜市场看得最清楚,更不用说,比超市新鲜。菜市场更让我有接触老百姓的感觉,想不接触也不行,人挤人,你挡住人,那些大妈大叔会用肩膊身体来推开你,因为她们双手都提着菜。”
陈冠中近年来累计考察了安徽、江苏和粤北等省市超过100个地级市、县级市。令他惊讶的是,个别地级市的人口规模超过了1000万人,变迁和发展的剧烈程度超过许多国际性城市。贾樟柯电影镜头下的那种“小镇青年”似乎已经消失。正是通过对100多个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行走与考察,使陈冠中理解了真实的“中国问题”的复杂性。
香港仍是陈冠中关切的重点之一。在本届书展其“香港未完成的实验”的主题演讲中,他明确表示了“香港认同”:“我始终自我期许的是——始于本土、立足本土,但不限于本土。”他强调,“香港人要做个理智的、勇敢的本土派,一个支持多元、开放社会的本土派,尊重自己本土,也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