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又成了游客如织的旅游景点,说明一年一度的暑假来了。暑假对学生来说无比幸福;而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就在不久前,他们的大学生活结束了。这是一届混合了80后和90后的毕业生。写写同学录、拍拍常规毕业照,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充满创意的学生。于是,“与时俱进”的毕业方式让离愁别绪的毕业季荡起了更多欢乐。
如果问毕业生:“大学忆,最忆是什么?”一定有人说食堂。在由课堂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食堂为学生提供了四载的物质食粮。北京大学毕业生黄泳洋并没有把自己对食堂的深深眷恋埋藏于心底,而是以一个“吃货”的认真态度,拍下了北大校园内各道食堂名菜,并对应每个食堂的外观,以“a bite in PKU”(舌尖上的北大)为题在社交网站人人网上发布了一组171张照片。
黄泳洋深情地记录了每一个菜名:“冒雨把脚步伸向了畅春园,香锅,干爽的感觉!”“学五早餐的精华在这,鸡蛋饼!”“还记得农园当年的小鸡炖蘑菇吗?”
如此盛宴,自然引得同窗们共襄盛举。对毕业生来说,食堂的美好不仅仅在于这些勉强可称的“美食”,更是有关校园的记忆。“记得那个窗口的小哥去世后,学校为他募捐了。”“毕业要离开,这块红烧肉好伤感。”“好久没吃凉皮了,这是当年宿29楼时的‘澡后’佳肴。”
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欣玥非常赞同电影《致青春》中女主角郑微的一句话:“青春是一场远行,我们都回不去了。”为了留住回不去的青春,她和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MV《最后一天》。歌曲中每一句歌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比如“下雨天选修课你坐在我前面”,就是刘欣玥和她“哥哥”的真实经历。歌中唱道:“留下最美最后一天,多年后翻阅,歌颂青春不老的脸,请你别走远。”刘欣玥说:“倘若说做不到‘不离不弃’,至少可以做到‘莫失莫忘’吧;希望毕业后,大家仍然玩得过学渣,考得过学霸!”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团委书记周宇翔说:“现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毕业季到来,同学们通过MV、微电影等方式纪念大学生活,留住青春故事,重温喜怒哀乐,是对现实生活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毕业不仅是毕业生的事,学妹也来参与。北京语言大学刚念完大二的江博娜,并非美术专业的她却是一组毕业明信片的创作者。来园的万国墙、体育馆、五道口、长椅小路篮球场……校园内外的场景都被她一一收录。“为远方盛开的理想继续游走”、“不管事过境迁,光华斑驳,我们都会在”、“回忆很美,未来很慢,故事因此只写到一半”……这些离别赠语都是她为师兄师姐量身定做的毕业礼。“他们都忙着毕业,就让我来做这事吧!”江博娜笑言。这组明信片后来被北京语言大学后勤部看中,成了学校正式的毕业纪念品。
除了学生,毕业也是老师们每年要经历的事情。最近有两篇毕业演讲在网上流传甚广。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丛日云在学院毕业典礼上说:“你们即将进入的这个社会,是一个丰富而精彩的人生舞台,也是一个险恶的江湖。这江湖深不可测,远非你们所能想象……从今以后,你要独立选择你的生活道路。”面对可能到来的变故如何选择,是他对学生的最后一课:“我希望,你们在大潮来袭时,选择站在理性一边,文明一边,选择站在人民一边。”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则以“坚守良知”为关键词做了毕业演讲:“在人的一生中,比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赢得尊重,而赢得尊重的关键在于坚守良知。”
看来,毕业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满载校园记忆的毕业生们,“社会大学”的开学典礼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