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2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学习成才·每周一星

姜大治:逼自己逼出新天地

李晶 郑玉成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26日   10 版)

    肤色略黑,沉稳踏实,不温不火。这是海军某部160所外测数据处理工程师姜大治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可是,熟悉他的人都说,“大治喜欢跟自己较劲,一次次把自己给逼急了”。到底怎么回事?故事还得从他入伍之初说起。

    2000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的姜大治圆了自己的军旅梦,来到靶场,如愿干起了专业对口的光测洗印工作。本以为可以顺风顺水地大干一场,孰料,两年后姜大治竟面临着“失业”的危机。

    原来,随着靶场测控装备的更新换代,传统的光测胶片逐渐被数字化图像取代,洗片专业就此退出了靶场历史舞台。刚“上岗”就要“下岗”,姜大治仿佛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二次上岗,他被分流到外测数据处理室。从化学到数学、计算机,这中间的鸿沟有多宽?作为门外汉,怎么跨过这道坎儿?面对一连串的问号,好几天都没睡好觉的姜大治,第一次把自己逼急了。

    “绝不能湮没在时代的浪潮中,要像导弹一样乘风破浪上云天。”倔强的姜大治横下一条心: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从此,办公桌前、实验室里,总有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上百万字的技术资料、30多本厚厚的专业书籍被他翻得卷了边。攻下了“理论储备”这座山头,姜大治又马不停蹄地攀登“软件设计”这座高峰。那段时间,他坐在电脑前,经常不知不觉就干到了天亮。凭着这股痴迷劲,姜大治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精通了从C到C++等主流编程语言,编写了10余个大大小小的数据处理软件,大多应用于试验任务中。

    完成了一次漂亮转身,年轻的姜大治很快被提拔为外测室副主任。本来好事一桩,然而没过多久,他又“急”了。

    以往,每一型号的导弹试验任务,都需要一套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来解算弹道参数。不同类型任务要求,往往需要重新设计编制软件。这样一来,费时又费力。

    能不能设计一套智能化数据处理软件,兼容所有测控装备外测数据格式?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姜大治就兴奋得睡不好觉了。

    有人善意提醒他,这个软件实现起来难度太大,国内都没有先例,别搞得自己下不来台,更何况又没有人逼你,何苦自己逼自己?

    可是姜大治却不这样看。搞试验是要冒风险的,搞科研也要敢于冒风险。辗转反侧,他越想越可行,越想越心急,“早一点搞出来,就能早一点提升试验效能”。

    试验难题就是攻关课题。姜大治一头扎进实验室,没日没夜地对着计算机屏幕编写代码,在“0”和“1”的海洋里劈波斩浪。

    梦想催生动力。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个半路出家的工程师编写了几十万条程序代码,一举攻克了信息复原、数据接口转换、定位解算等10余项技术难题,靶场第一次具备了独立GPS原始测量信息复原能力和GPS定位解算能力,填补了重大技术空白。

    今年5月,在某型武器试验任务装备联调过程中,由于工业部门之间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弹载GPS接收机下传的信息数据无法识别处理。

    离预定试验零点只有不到两天时间,弹上数据已经固化封装,程序无法重置,如果数据链不能及时修复,试验就只能被迫中止。

    这一次,参试的工业部门急了。紧急关头,姜大治站了出来,连续奋战20余小时,成功将弹上数据联通至试验舰。次日,试验如期进行,数据全部有效。

    短短几年时间,姜大治先后4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解决重大试验难题数十次。可他并不满足,还在继续逼自己。

分享到:
猛龙出击
当兵光荣,当精武兵更光荣
为群众着想 才能得到群众支持
姜大治:逼自己逼出新天地
扑火救灾的空中“吉祥鸟”
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