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改委奶粉反垄断调查中,惠氏等9个奶粉品牌7月上旬先后宣布降价,其中惠氏宣布对“市场上现有的”主要产品进行降价,平均降幅11%。当时外界叫好声不绝,发改委亦表示,对惠氏等的降价等措施给予肯定。然而,惠氏日前推出的“新配方产品”,价格与反垄断调查前的旧配方产品价格一致,将此前降价承诺中的“文字游戏”曝光在消费者眼前。(《每日经济新闻》7月31日)
发改委此前的奶粉反垄断调查表明,涉案公司的做法,排除、限制了奶企的价格竞争,抬高了奶粉价格,削弱了品牌产品间的竞争,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高企的奶粉价格是对中国消费者的“趁火打劫”。各奶企随即宣布降价,无疑是希望借此给出认错态度,以换取更轻微的处罚。对此,公众原本很赞许,也期待着相关奶企“知错能改”。可这才过去几天,相关企业就通过推出“新配方产品”涨回了原价。让人猛然明白,企业降价时为何要将降价范围特别界定为“市场上现有的”产品。
这样的降价,在消费者看来就是一个“文字游戏”,因为“新配方产品”推出后,企业肯定是主推新产品,降价对企业而言,更似促销旧存货。企业解释称,由于新产品对配方作了改变,添加了营养物质,配方成本和研发成本均有上升,所以价格会比旧配方价格高。其实,新配方新包装早就是奶企涨价的惯用噱头。婴幼儿奶粉基本的配方、工艺都没有变,即便添加了营养物质,成本也不会上升那么大。刚刚才降的价,一下子又涨回原价,不是借“新配方产品”变相涨价又是什么?
当初奶企因反垄断调查降价,立马就有更多奶企跟进,现在如果又有奶企变相涨回原价,随后势必也会成为一种风潮——它传递给市场的信号就是,风头已经过了,该涨可以涨了。对此,发改委应该进一步进行调查,如果真是企业借“新配方”涨价,当严惩不贷。
反垄断调查必须来真格的,该严厉处罚的一定要严厉处罚,不能因为企业短期宣布降价就免罚或轻罚。要让企业真正敬畏《反垄断法》,而不是玩“文字游戏”,就要让违法企业真正感受到疼痛。相关奶企必须给出“新配方产品”涨价的成本依据以自证清白。否则,谁还会将反垄断调查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