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一个士兵能够创造怎样的辉煌

向勇 张立元 王旭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8月02日   09 版)

    曾昇铨,沈阳军区39集团军特种作战团原二营六连班长

    家境优越的曾昇铨原本可以去上大学,或者继承家里的生意当老板,但他这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却选择了参军,而且一定要去特种部队。

    从军8年,他两次骨折,5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一次次磨砺中,曾昇铨精通了伞降、潜水、狙击、爆破等12种特战技能,从一名孱弱的新兵成长为特战精兵,并被评为全军“优秀侦察士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一等功。

    怕他受苦,家里人其实并不鼓励他去当兵。2004年冬天,正在读高二的曾昇铨在学校的橱窗里看到了武装部征兵的通知,他很快下定决心去参军。老师感到惊讶,同学为他惋惜,母亲则是坚决反对,只有父亲支持他“到部队锻炼两年,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好不容易做通母亲的工作,在选择部队的时候,他和家人又产生了分歧——父母希望他在家门口当兵,方便去探望。可当得知有特种部队来征兵时,曾昇铨热血沸腾,不管部队驻地远在千里之外,他毅然报了名。

    离不开爹娘,成不了栋梁。他坚信那个遥远的部队就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可这个稚气未脱的小战士入伍之初频频遭受打击。“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曾昇铨笑着说。

    新兵连组织第一次3公里体能摸底,立志要在军营大干一番的曾昇铨跑了个全连倒数第一。挫折接踵而至——单杠引体向上,他吊在上面却怎么也拉不上去;手榴弹投掷,他离30米及格线还差一大截。

    生性倔强的曾昇铨没有放弃:别人能行,我为啥不行!他和自己“杠”上了:3公里训练,别人还没起床,他已经跑完一趟回来了;手榴弹投不及格,他就用背包绳把自己绑在树上,一步一动练技巧。

    为了练好体能,他从老兵连借来一件5公斤重的防弹背心,训练时就穿在身上。刚开始是长跑训练,后来连俯卧撑、拉单杠他都要穿着这个背心。肩膀上的皮肤被防弹衣磨破了长好,长好了又磨破,硬是靠着这股冲劲儿和韧劲儿,他以全部优秀和5个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新兵连考核。

    新兵要下连队了,曾昇铨又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主动提出申请,从特侦连调到特战连。别看“特侦”和“特战”就差一个字,后者的训练要艰苦得多,而这个“战”字也让曾昇铨嗅到了一股血腥味。他要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特战精兵。

    ——伞降训练,他克服了恐高症,两米高的离机台,他每天要跳二三百遍。最终以全优的成绩,如愿参加实跳,并成为全团的“伞王”。

    ——潜水训练,他多次挑战深潜极限,最终成功下潜到30米,打破了团里的轻装潜水纪录。

    ——狙击训练,他练瞄准一瞄就是两三个小时,狙击目标从胸环靶、人头靶,换成了硬币、香烟和刀刃,射击距离也从200米、300米一步步向500米突破。

    有人说,身上的伤疤是特种兵最耀眼的军功章。但曾昇铨不满足于仅仅练就一身硬功夫,他很快将目光投向了信息化战场。

    2008年的一天,一次侦察行动的失败,让他第一次强烈意识到,光靠传统的特战本领,很难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作为传统意义的特战精兵,应该尽快升级转型。

    “未来战场要求我们是什么样的,我们就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才是一个士兵的价值!”曾昇铨说。

    他开始努力学习《信息化知识》、《现代战争与信息化》、《复杂电磁环境》等书籍。每当部队列装新装备,他都想尽办法先学一步,两年时间,就掌握了全团列装的19种信息化侦察装备,成为团里信息化“技术圈”的“红人”。

    一年深秋,在一次侦察对抗演习中,蓝军使用电子对抗装备对曾昇铨所在的综合侦察分队实施持续电磁干扰,导致战场电视前哨、中继和终端之间通信联络几乎瘫痪。当时,前哨站阵地已暴露,需要立即转移,否则整个侦察分队行动就将失败。

    在技侦小组一筹莫展之时,负责特战小组的曾昇铨向技侦小组组长林亮建议,通过电视传输信号受干扰程度来判断蓝军实施电磁干扰的间隔频率,并最终利用短暂的干扰间隔将撤离指令及时传了出去。事后,大家对曾昇铨佩服不已,都说特战兵插上“信息化翅膀”真是不得了!

    去年4月,在参加侦察装备夜间训练时,通过夜视仪,曾昇铨轻而易举地将同在一个训练场进行夜间战术行动训练的某特战连人员、装备摸了个“门儿清”。他发现,传统防红外伪装已经不能有效保证特战队员夜间行动的安全。

    曾昇铨又来了钻劲儿,他反复研究微光夜视仪的工作原理,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有效降低夜视器材反射率的方法,伪装效果很不错。这项训练难题被攻克后,连队官兵钻研作战技巧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战士们先后总结梳理出8个方面13种夜间侦察、反侦察的新办法。目前,曾昇铨带过的56名技术骨干在团队各项教学、演习活动中担纲骨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分享到:
致敬,新一代中国士兵
一个士兵能够创造怎样的辉煌
“怕死当不了空降兵”
“铁甲兵王”的时尚一面
“那一天,我代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