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现今国际社会的老大,和某国某地的某位公众人物颇有相似之处,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监督。如果再考虑到美国行事有时霸道不讲理,有时还自私不公正,国际社会也可以对其指责和问责。但在具体问题上,比如防恐和反恐,由于其隐秘性强且事关重大,我们最好先不要以“阴谋论”为分析判断的视角。
1998年8月7日,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经过精心策划,用汽车炸弹成功袭击了美国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大使馆,造成224人死亡、4500多人受伤。此次连环爆炸,一夜间使本来名气还不大的拉登和“基地”组织名扬四海。到了2001年,拉登和他的“基地”组织变本加厉,更是制造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于是,布什政府随即发动了几乎波及全世界的反恐战争。
“9·11”事件发生时,我正好在美国工作,住处离遭受袭击的五角大楼只有一站地铁的距离,也算亲身经历了这一事件。不久前去达累斯萨拉姆,我还专门跑到坦桑尼亚国家博物馆,看了为美国使馆爆炸案而建的纪念亭。目睹那些大爆炸中的遗骸,结合“9·11”事件的经历和记忆,我不难相象1998年美国使馆遭受恐怖袭击的惨状。因此,对于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我本能的道德反应是对其谴责。
无独有偶。在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使馆遭受恐怖袭击15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美国突然宣布关闭中东和北非等10多个国家的20多个使领馆。美国国务院给出的理由是,美国政府获得一系列信息明确的情报显示,“基地”组织准备在8月4日至8月底这段时间对上述20多个美国使领馆实施恐怖袭击。
按说,美国给出的解释已经比较清楚了。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情报部门截获了“基地”组织最高领导人扎瓦希里和“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机构头目瓦赫希的通讯对话。他们的对话谈到了“基地”组织准备袭击美国使领馆的明确计划。而且,美国情报部门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情报也印证了这一点。对这些情报综合分析之后,中央情报局、国务院和白宫等部门的高级官员不敢掉以轻心。所以,美国国务院才做出了关闭使领馆的决定。
恐怖主义分子采取暴力恐怖手段草菅人命是有惨痛教训的。一般人虽然无力制止恐怖行为,但对可能遭受恐怖袭击的人至少应表现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共有同情心”。但有些分析家却认为,美国这么做是为了作秀,是为了转移视线,因为斯诺登揭露的“棱镜”监听计划使美国政府颜面扫地。这是典型的“阴谋论”。
斯诺登让美国政府非常丢人没面子,是真的;美国政府想转移视线找回面子,也是真的。但我不认为奥巴马政府会通过“有组织有预谋”地散布假情报、捏造恐怖袭击的方法化解斯诺登一事带来的尴尬。我如此判断的理由主要有三条:第一,奥巴马政府认为其“棱镜”计划有法可依,是依法办事,大可不必“通过违法的方法”为自己辩解开脱;第二,美国政治是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政党政治,政府和议会不可能联手做局蒙骗民众;第三,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美国社会,美国领导人公开造假的难度大,困难也大。一旦被戳穿骗局,代价太大,通常会大到造假领导人难以承受的程度。
除了怀疑美国政府作秀转移视线外,“阴谋论”者给出的另一个怀疑理由是美国为什么要一次性关闭20多家使领馆?因为“基地”组织不可能同时袭击这么多目标。但实际情况是,拉登被击毙后,“基地”组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减弱了,在美国本土发动袭击的能力也减弱了。目前,“基地”组织正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人”,而使其散布在西亚北非和南亚的分支机构呈现分散化、小型化和机动化的特点。如要发动袭击,恐怖分子可以“遍地开花”。
“阴谋论”对美国关闭使领馆的分析,令人不禁想起“9·11”来。“9·11”事件发生后,许多持“阴谋论”观点的人曾公开质疑说,该事件不是拉登的“基地”组织而是布什政府干的,因为布什政府想找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目的是抢夺伊拉克的石油。但直到今天,“阴谋论”仍没有拿出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证据。
在观察美国时,“阴谋论”绝不仅仅存在于反恐领域,在其他领域也俯拾即是。比如说,2002年年底到2003年年初,非典在中国闹得很凶,“阴谋论”者说,这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而投放的生化武器;再比如说,2009年年底开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闹得很凶。“阴谋论”者又说,这是美国为了维持美元霸主地位而故意所为;还比如,2011年年底,“阿拉伯之春”在西亚北非爆发,“阴谋论”者更是言之凿凿:这是美国为了输出自己的民主价值观而幕后策划的。
美国知名政论人士扎卡里亚最近在《时代》周刊撰文说,不管他们的敌人是谁,埃及人总是认为美国是支持他们敌人的幕后黑手。穆巴拉克上台,他们认为美国应对此负责;现在埃及人要求民主,他们也认为美国应该负责。
举的例子是埃及,但许多阿拉伯国家其实都有共同的想法。他们认为,先前的军人独裁是美国扶植的,现在的民主革命又是美国策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