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8月1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袁博:理想要靠双手精心雕琢

李聪 本报记者 孙海华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8月12日   11 版)

    “我中学时成绩不好,母亲让我学烹饪,好将来有门技术。没想到,我能干得挺出色,还能在这个行当里再往上跳个台阶。”

    1987年出生的袁博,毕业于西安烹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9年,他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获得烹饪果蔬园艺一等奖。此时的袁博,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核雕工艺师,在西安的古玩城里拥有自己的一家店。

    回忆3年的职校时光,袁博用了两个词:一是“喜欢”;二是“刻苦”。

    一次偶然的机会,入学不久的袁博看到高年级学生在做蔬菜雕刻,非常有趣,就跟着学起来。“说白了,就是喜欢,喜欢了就会投入很多精力,才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在学校里,喜欢雕刻的学生有很多,但这门手艺难学,是套“独门武功”。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们简单演示一遍传统的花朵、老鹰或骏马造型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其他造型,针对学生自己创作出的作品,老师会详细点评。但通常而言,老师主要还是“说”,剩下的全靠学生自己练。

    职校学生课外时间比较宽裕,袁博身边的很多同学爱上网、爱玩,但袁博只在双休日跟大家相约出去放松,“平时该怎么练手艺,就怎么练。”每天下课,袁博都会宅在宿舍里,用小刀琢磨雕刻技术。常常一练就到凌晨一两点钟。

    袁博的雕刻基本功,在“痴迷”中一刀一刀积累下来。为了有更高层次的提升,他决定收拾行囊远赴上海,拜上海美术学院一位老师为师。这位老师颇负盛名,他将美术知识赋予餐饮雕刻,作品工艺性很强。当时国内的很多顶尖食品雕刻高手都是从他那里学艺,而袁博想要的,是在这里学习美术理念和作品设计的思路。

    一个新的工艺美术世界在袁博面前展开了。他接触到了更多的艺术类型:泥塑、木雕、沙雕、核雕、玉雕……“学校教的技术,打好了我的基本功;这位老师的理念,则为我打开了眼界。”从此时起,袁博的人生航向多了几种可能。

    一年半后,袁博结束了上海的学习回到西安。此时,恰逢国赛报名,袁博经过层层选拔,和省内其他5名选手获得了参赛资格。

    紧随其后,是整整4个月的培训。没有一天休息,从早上8:00~22:00,都要不停地练习雕刻,维持手感,“像一个机器人”。由于压力大,今天雕得不错的东西,第二天却很糟糕。袁博决定,挑准一个品种练上几个月,每天找人来挑毛病,最后,对一个作品要用多长时间、下多少刀,他都心里有数。

    每个选手可以报两个项目,袁博选择了艺术拼盘和食品雕刻。虽然很有信心,但面对全国各地70多位选手,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这个紧要关头,除了基本功,比的就是谁的作品题材更好、设计更佳、发挥更稳定。

    比赛相当严格,左右各4位评委盯着袁博,他抽的是1号。最终,他凭着出色的表现,以作品“福满人间”拿下大赛一等奖。 

    此后的几年里,袁博回到母校,以指导老师的身份带领学生参赛。每年,都有他的学生在全国大赛中获奖,他本人也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 

    拿了奖,袁博却变得更加低调。“自己这么年轻,却拿了全国大奖,工作收入稳定”,他突然不知道未来可以做点什么了?那段时间,袁博天天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生的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对厨师这行,我准备继续干,还要干好。至于怎么让技艺更上台阶,是更值得努力的问题。”业余时间,袁博开始慢慢研究核雕。

    喜欢袁博雕刻的人越来越多,而袁博自己也在雕刻关公、菩萨等素材的过程中,被蕴藏其中的千年古文化深深吸引。他认为,食品雕刻再精美,也只不过是几个小时的生命,核雕却具有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可以一直留存下去。

    袁博决定辞去工作,专心做核雕,却遭到了家人反对。父亲是一位国企老工人,在他的观念里,核雕无异于那些天天玩着鼻烟壶、遛鸟的闲人公子,不务正业。同样是技术,学数控、操作机床是正经事,在学校教食雕、木雕是正经事,在古玩城开店搞木雕就不是了。袁博却很坚持:文化产业是国家大力倡导的,而且国家一方面抓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在鼓励自主创业。 

    目前,已有不少收藏家成为袁博店里的老主顾。他刻一条手链的收入,可以顶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但袁博还是深切体会到自己的不足,“现在感觉压力特别大”,袁博说,职校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弱,技术练好了,但文化上有欠缺,做东西的意境、造型、构思总感觉有些遗憾。比如原来刻关公,只要身材比例合适,大胡子、青龙刀,整体精致就觉得够了,但要想再上层次,功夫就深了——了解关公内心的东西,才能出神气,活灵活现。

    袁博说,自己上学时,有人对职校生还有些歧视,当时自己心里不舒服,现回头看没什么不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不要以为光学好技术就行了,不论学哪一行,都要不断多学多看,充实文化水平的不足,“不打好底子,状元可不好当。”

    袁博鼓励他的学生,坚持梦想的途中,要学会面对现实。现在很多单位不愿意用职校生,因为学生在校学得不是特别扎实,出来几下子就觉得自己可以了,其实离大厨的要求还很远。所以很多人选择改行,能克服心浮气躁留下来、肯吃苦的人,做得都不错。

    对于未来的打算,袁博说,自己要考取省级、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资格证,并且准备参加明年的中国顶级核雕工艺比赛。他希望更多的职校生可以和自己一样,在烹饪行业坚持下来,“在法国,厨师属于艺术家的范畴。不久的将来,中国烹饪业一定也能拥有像法国‘米其林餐厅’和‘蓝带厨师’这样的荣誉。”

分享到:
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面临巨变
“淘宝修炼”课堂涌现一批百万富翁
生涯规划师职业缺口87万
高职教师别被无实质内容的“指挥棒”误导
袁博:理想要靠双手精心雕琢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