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在顶岗实习时频频离职跳槽,刚发现这一现象时记者颇感惊讶,谁知在一些老师的眼里,这已成为一种常态。
但这一现象如果任其发展,无论是对企业、学校还是对学生自己,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一方面,企业的用人计划被打乱,会给管理带来很多麻烦,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长期开展;另一方面,学生初入职场,就没有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和认识,也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事实上,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既不是“放羊”的社会化过程,也不是批发学生去企业打工赚钱的行为,而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如果缺了职业精神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和失职的。
采访中,部分学校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像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每周都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德育课,每天的晨读还安排了国学诵读,让学生学习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这些做法对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培养,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正面影响,但从整体效果来看,其作用并不理想。
受家庭教育影响,现如今不少学生即使出身贫寒,也很少做家务,娇生惯养者不在少数;受社会风气影响,把“报酬”作为唯一标准,把吃苦耐劳看成是冒傻气的观念被不少学生认可。学校教育要跟这些外部的负面影响拔河,所面对的挑战可以说越来越大。
中职学校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是两年。一些职教工作者也承认,要在短短两年,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是很难的。在西方一些国家,有些孩子的职业预备期从小学就开始了,而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生的职业预备期普遍都比较短,一个人从职业学校或普通高校毕业后再考虑自己将来干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到真正上岗时,才会发现很多方面都准备不足。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方式;另一方面,各个不同教育阶段对职业精神的培养要形成紧密衔接的链条,从而将职业精神的认知和培养贯穿到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使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仅有知识、有技能,还有让人称道的职业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