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业是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2012级学生,回想起他带领同学2012年11月在青海通瑞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进行调研的情况时,他依然记忆犹新。李喜业先后去了9次,负责人都以工作繁忙无暇接待为由,拒绝了他们的调研访谈。
该学院思政部刘建廷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鼓励他说:“不要放弃,要用真诚赢得对方。如果必要时,需要老师出面打招呼,也可以。”李喜业在老师的鼓励下再一次鼓足了勇气与对方相关部门进行联系。第10次,公司老总终于出面接待了这群执着的孩子,并认真地回答了孩子们的提问。学生们通过此次调研更深入地了解了该公司。
让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是学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独创手段。刘建廷老师是这项工作的初创者。他说,为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良好认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周期性社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采用访谈的方式,在校学生化身学生记者,在校内,他们访谈领导与教师、实训企业;在校外,学生记者们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进行实地访谈,校企合作企业或其他非合作企业都是他们的访谈对象。
在学生进入学校后,班级内进行分组,八九个人一组并从中选出组长,小组成员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社会调研,作为学期末思政课过程性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学校副院长王海春也曾经被学生访问过。王海春说:“课外撰写调查报告把学生们都变成‘小记者’,从害羞和胆小开始,逐渐进入角色,变得有思想,敢于发问、沟通,甚至是提出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大提升。”
工程造价班2011级的代海同学在采访该校李文时院长时写过这样一段采访手记:“我们坐在李院长的办公室里谈起了人生这个复杂的话题,记得问了这个问题后,李院长低头沉默了大概半分钟,那时我们访谈组的成员都充满了紧张,生怕这个问题问得不合适。大概也就半分钟,李院长抬起了头,阳光洒在他祥和的脸上,李院长缓缓地说起了30年前的有关他那个年代的故事。那时的李院长在下午的阳光下好像不再是一个大学校长,似乎仅仅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过来人,在下午暖暖的阳光下回顾着过去。”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2011级高金龙与小组成员在对青海华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为期3个月的实地调研后,写出了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在这份报告的后面,他们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作为大专生,虽然学历上不如本科生,经过我们对公司的访谈后发现,公司用人并不仅仅看学历,学生在实践中能否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才能得到公司的欢迎。”
该学院党委副书记石敏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完善大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了解国情省情,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最重要的是——贯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思政教育实践所获得的益处,帮助学生多认知社会,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