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考量一个地方团的工作成效如何,只能大致判断,不够系统和科学。”团泉州市委书记林培新介绍说,为了提升工作水平,减少考评中的人为因素,他们探索制定了一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评机制。
每年年初,团泉州市委根据上级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对工作进行分解,形成数十个具体项目,年终则由机关各部室进行量化考评、定档打分。在定性推荐环节,12个县(市、区)团委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本年度最能体现本地工作成效的3项工作和最不满意的1项工作,同时进行原因分析。团市委最终按定性推荐得分占30%、定量考评得分占70%的比例折算出各地的最终得分并排出名次。
“考评机制让我们的工作目标更清晰。”团石狮市委副书记邱雪亮告诉记者,以前由于缺乏系统的考评机制,基层团组织难以统筹全年的工作重点,常常是“上级布置一项内容,我们就集中全力去完成。有时如果需要同时完成好几项工作,我们的人手和资源就会显得捉襟见肘,感觉工作比较被动”。
她说,今年年初团泉州市委就将年度46项工作项目一一列出,并提出具体要求,“这让我们一开始就能通盘考虑。”
对于这样的转变,团泉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黎灵寿颇有感触:“之前对我们部门布置的工作,一些地方团组织不是特别重视,经常得我们打电话去督促。有趣的是,考评机制出台后,变成了基层团组织主动打电话和我们探讨工作思路。”
泉州的一个团县委在全市的综合考评中排名相对靠后,当地新上任的团委领导为此发愁:究竟是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呢?
团泉州市委出具的“体检报告”让他眼前一亮——46项工作的考评等次、实绩点评一应俱全。他把表格中考评等级较差的项目全部列出,在调研中征求团干部和团员意见,商讨解决方案。
林培新介绍,年度考评结果不仅会交给相应的团组织,还会将总得分和排名反馈给当地的党委领导。“做得好的团组织,这是一种激励;而做得不够好的团组织,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
由于在考评中排名第一,团晋江市委副书记卢奕珠感觉到在“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上更顺畅,“比如一项与青年相关的品牌活动首次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主办,效果很不错。”
据了解,在总分为100分的定量考评中,80分是基础分,20分则用来鼓励创新出彩。有了这20分的“自选动作”,不少基层团干部感觉“自己能做的事情更多了”。
王隽是国家电网南安市供电公司团委副书记,去年他组建了18支青年突击队,围绕重点工程项目和迎风度夏、抗台抢险等任务开展竞赛,并每月在网上公布成绩和排名。“围绕生产开展的团组织活动效果明显,因而很受公司领导的重视。”
晋江市东石镇团委书记施纯烽去年开展了一项“自己过去不敢想的大型活动”。他们整合教育、媒体、企业等方面的资源,举办了晋江市青少年创意伞画大赛,参与人数超过1000人。“之前更多考虑完成基础工作,现在考评对创新活动有加分,这对我们是个鼓舞。”施纯烽说。
林培新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分值进行调整。“比如今年的基础工作较少,我们就会考虑提高自选动作的比重,给基层团组织更多主动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