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兴奋剂,一则年龄造假,三个代表团被取消了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资格,本届全运会就这样在闭幕式过后,成为中国体育史上被快速翻过去的一页。
甘肃自行车运动员逯艳或许还在为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愤愤不平,但她想讨的说法估计很难得到了。花游蒋氏姐妹已经在悲愤过后,不得已收拾心情开始退役后新的生活。北京橄榄球队受罚的教练和队员,或许会懊恼当时罢赛行为的愚蠢。
上述这些算是摊上大事儿的,而争议性判罚的轮番上演,将本届全运会完全演绎为一出肥皂剧——悬念丛生,冲突激烈。
曲终人散过后,有人欢喜有人落寞,有人将踏上新的征程,有人则将带着遗憾思考未来。但我们必须审视的是全运会为何风波不断,全运会为何成为媒体和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全运会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到底该何去何从?
社会上关于取消全运会的声音,从之前几届开始就已甚嚣尘上。作为耗资巨大的全运会,却正演变为中国体育圈“蛋糕分配”的圈内盛会,其存在的价值已经偏离设立的初衷。所谓通过全运会发掘新人和为奥运会练兵的作用,正在被赤裸裸的“金牌至上”所替代。国家体育总局三令五申严明赛风赛纪,却未能换来赛场上的公平公正。反倒是歪招儿频出,让人哭笑不得。尤其打分项目上的“水分”,东道主无需明说的优势,人才交流上的急功近利,已经让公众无瑕顾及全运会上的正能量。
而在举国体制依然是中国竞技体育主流体制的前提下,李娜式的单飞仍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绝大多数运动员,尤其那些冷门生僻、在中国几无群众基础的竞技项目,其生存模式仍然寄望于财政的扶持,专业运动员仍将作为中国竞技体育的主流人群长期存在着。全运会毫无疑问是这群人改变命运的重要平台。
既然体制短期内尚无改变的可能,既然全运会对专业运动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全运会若想改变在公众心目中负面集中的印象,唯有实现自我救赎。而救赎除了要求运动员和教练员自律,更需要有关部门实实在在的监督。因为如果不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甚至还牵扯进有关部门的私利,又怎么可能保证丑闻闹剧不会一再上演呢?!又如何平息社会上要求取消全运会的声音呢?!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自然有人为钻空子而不惜犯险。在政绩面前,同样会有官员“剑走偏锋”,但如果相关部门能够真正行使监督机制,铁面无私,毫不留情,又怎么可能出来如此多的漏网之鱼呢?又怎么可能没有威慑作用呢?
闭幕式的举行,仅仅意味着本届全运会赛事的结束。而对于全运会本身,以及整个中国竞技体育界的救赎,其实才刚刚开始。
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