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各项事业驶上快车道,经济发展迅猛,如今新疆展示给世人的,已经不仅仅是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有发展中的“新疆速度”。
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挺拔着万座移动通信铁塔,在大漠深处、在高山之巅、在万里边防线上、在城市乡村里……这些通信铁塔默默耸立着,它们在助力新疆加速发展、服务百姓民生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十多年来,新疆移动人用心血、汗水和智慧筑成了每一个基站铁塔。各族群众美好家园的劳动者、建设者生活在哪里;社会主义祖国边疆的开发者、保卫者战斗到哪里,哪里就有这些基站铁塔伟岸挺拔的身影,哪里就传递着无线电波。新疆移动的精品网络不言不语地让强劲的信号覆盖全疆广大城乡,犹如忠诚的战士,默默地守护着美丽新疆。
----------------------------------------------------------------------
覆盖全疆97.83%以上人口
新疆移动公司成立14年间,持续不断加大通信网络建设的投入,累计投资达到370亿元,建成基站2.2万余个,全疆干线光缆共计9000多皮长公里,本地光缆共计11万皮长公里,实现全疆97.83%以上人口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基础通信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2005年7月,新疆移动作出重大决策,主动承担起“村通工程”的建设任务,解决了数十万各族农牧民群众的通信难题。生活在新疆伊犁特克斯县的哈萨克牧民阿德大爷说:“过去,我出去放羊,好几天不回家,儿子他妈就担心得不行,怕我被狼吃了。现在,我赶上羊出去了,不回家时,一个电话就能报平安。”阿德大爷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县城,没有见过城里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做过火车、飞机。但是,自从县里覆盖了移动网络,阿德大爷通过手机上网,了解了县城以外的大千世界;大爷的儿子还经常拨打12582热线查询农业信息;儿媳妇还喜欢用微信和在城里上学的儿子聊天……
铸就精品网络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在持续不断的完善和优化网络过程中,新疆移动没有忘记将信息流持续不断地输送到百姓手中,惠及民生,不断消除着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为广大农牧民铺就一条信息致富的康庄大道。新疆移动坚持“信息扶贫、信息下乡、信息进村”原则,大力推进“三网惠三农”,开展“村通工程”、“农业科技送下乡”等系列惠民活动。依靠这样的层层推进,“信息服务到地头,带着手机去耕牧”成为新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伴随着一座座基站的拔地而起,天山南北处处传来了信息通达八方的佳音。北至阿勒泰那仁夏牧场,西至伊犁阿腾套村,南至喀什阿合奇村,东至哈密白山村,“村通工程”铺就的信息快车道,犹如一阵阵春风吹进了塞外边陲。说起“村通工程”带来的变化,喀什地区叶城县政府负责人说:“通手机就是扶贫,这不仅改变了人们与外界沟通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
如今,依托强大的网络实力,现代信息服务业正在新疆快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建立,更多、更先进的信息化业务将更好地服务并惠及新疆全社会。
大漠高山耸起“网络奇迹”
要在新疆这片幅员广阔、地形复杂的土地上做到网络全覆盖、深覆盖,难度超出常人想象。
近年来,随着新疆油气、钾盐、煤炭、有色金属矿藏的勘探开发,公路和铁路也逐渐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等不毛之地。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矿产勘探开发,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新疆,新疆移动积极推动当地的网络建设工作,以无比的勇气和智慧在沙漠与戈壁中摆开了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战场,打通了在沙漠、戈壁腹地等偏远地带与外界的联系,让信息路与交通线同行。
在沙漠和戈壁腹地,基站、铁塔、通信设备以及建设安装需要的所有建材、机械、能源、装备、物资和人员,都要靠车辆从数百公里以外运来。飞沙走石、极端气温、无水无电都是摆在新疆移动人面前的“拦路虎”。
但新疆移动人毫无畏惧,依靠科技创新和吃苦耐劳将拦路虎踩在脚下。经过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创造了多项堪称全国领先、世界一流沙漠网络建设新技术。近年来,国家在新疆罗布泊建成了硫酸钾生产项目。作为自治区通信行业骨干企业,新疆移动针对罗布泊钾盐基地及关键运输线哈(哈密)罗(罗布泊)公路、哈罗铁路,开展了重点区域网络专项提升,新增基站3座,传输容量达到400M,目前基站总数达到21座,传输容量已经达到1000M,使哈罗公路全程的网络覆盖率提升至75%、开采区域网络覆盖达到99.5%;基地工业区、生活区实现100%无线网络覆盖,为基地工作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移动通信生活。
如今,无论是在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叶城县三十里营房等“天上不飞鸟,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的高原生命禁区;还是在阿勒泰“雪海孤岛”、“神仙湾”等常年冰封雪裹的高寒山区;或是在“死亡之海”罗布泊,新疆移动的建设者们翻山越岭、顶风冒雪实地勘察,在边境一线的最高处、最偏处等通信盲点区域建设了一座座“移动哨所”,用一曲曲生命之歌书写了一个个“网络奇迹”。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