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郑州向社区分配精神病筛查指标引质疑

国家卫计委:省级指标不能盲目层层分解到社区

本报记者 韩俊杰 通讯员 张玉甫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13日   03 版)

    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拥有900多万人口的河南省郑州市,因为一则关于精神病患者的新闻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有媒体报道称:“自去年10月开始,河南郑州各个社区的基层医护人员被要求筛查本辖区内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不得低于辖区人口总数的2‰,这意味着要在1000个人中至少找到两个重性精神病患者。而这一任务,被纳入卫生部门对社区医院的考评中,如果完不成就会面临上级的督导。”

    据了解,筛查社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本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了近一年的民生工程。为什么郑州市会因为“指标”问题突然引发媒体的质疑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被质疑“摊派”指标

    据广东一家媒体报道,去年10月,郑州市卫生局印发了《郑州市2012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方案》。其中第三项筛查登记中要求,各县(市、区)累计筛查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任务数不低于辖区常住人口数的2‰。在文件的附录中,需要排查的重性精神病人总数是8324人。郑州市下辖的包括郑东新区和航空港区在内的16个县市区,均被分配了任务指标。

    郑州市卫生局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称,2‰的指标是根据原卫生部2012年7月6日印发的工作考核评估方案精神制定的,已经低于上面规定的标准。

    该报道刊发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起不少争议。网友质疑“精神病数量为何也有硬性规定,‘被精神病’是否会因此产生?”“摊派精神病人,是否与经费有关?”

    10月9日晚,郑州市卫生局作出书面回复,称此举是为了提高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的发现率和管理治疗率,降低发病肇事肇祸现象发生,他们进行重性精神病人筛查管理是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文件进行的。“指标”是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只是筛查管理的指导性指标,不是强制性工作任务。

    面对质疑,郑州市卫生局提出了解决措施。一是抽调管理人员和临床专家,对目前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病人,逐一进行诊断复核。二是对于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要求,定期给予随访,完善健康档案,为其家人提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护理知识培训,规范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三是进一步发挥专业机构作用,组织精神卫生专家,为各县(市、区)重性精神病人筛查、复核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精神卫生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精神卫生防治水平。四是开展专项督导,对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肃处理。

    为什么会有这个筛查指标?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精神病患者杀人、伤人事件频发。今年,郑州、广州、北京、福建、贵州等地曾陆续发生精神病人伤人案件,尤其此类案件多发于今年夏季,还曾引发过精神病人暴躁是否和气温有关的讨论。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胡雄说,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的估算,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我国精神病发病人数是个庞大数字。由于我国大规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只有两次(1982年和1993年),这20年来,大规模调查的缺位,使得目前的精神疾病发病率等基础数据并不可靠,但是,学界认为,精神病的发病率国内、国际相当,都是成年人口的1%左右。

    据胡雄介绍,由于我国及时发现精神疾病患者机制疲弱,就让治疗和管理精神病发病人群(和潜在人群)的责任,很大程度上转由发病者亲属承担,患者或被家人长期禁锢,或流落街头,成为散落在社会中的“不定时炸弹”。无疑,这些“炸弹”严重威胁着公共安全,同时这些患者本身的自由乃至生命安全也得不到基本保障,甚至受到侵害。

    10月10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称,根据1993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中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精神疾病患病率是13.47‰,其中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症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为9.66‰。根据专家的说法,由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发病与遗传等生物学因素关系比较密切,人群中存在一定的数量。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寿命的延长,患者人数也会相应地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卫计委决定向国外学习——推行社区管理,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尝试社区管理,即病人尽量生活在社区,由社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然而,要想开展这项政策,先要社区进行精神病患者的筛查工作,这样才能确定目标人群。

    于是,自2004年就开始酝酿的“686”项目即“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启动,将慢性、恢复期的重性精神病人纳入社区管理,由社区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等服务。郑州市在社区开展筛查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就属于“686”项目的一部分。

    据河南省“686”项目相关负责人秦志华介绍,该项目2005年在河南省正式启动,目前,试点范围已经扩展到了郑州、洛阳、信阳、许昌等10个地市。

    “686”项目启动后一个月,原卫生部又印发《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办法》,之后又出台考核评估方案等一系列措施。

    2012年7月6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考核评估方案》,在这份评估方案中,“工作效果”的“患者检出率”一栏,要求以省或地市为单位,按照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患者检出率分别达2.5‰、3‰、3.5‰、4‰的要求,每少0.5‰,东、中、西部省份分别扣4分、3分、2分。

    国家卫计委:指标以省市为单位提出,不能简单地层层分解到社区

    面对质疑,郑州市卫生局表示,郑州市下发的实施方案,也是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虽然这种方法不够完美,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作的考核和督导”。

    尽管迅速作出了回应,但仍有部分网友存在质疑,认为这样下定数据的要求很容易在下级部门执行时“走偏”。

    记者翻看了郑州市卫生局2012年9月10日下发的《郑州市2012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方案》。方案的附件《2012年度郑州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任务分配表》中,虽然全文没有出现“强制”、“扣分”、“处罚”等字眼,但郑州市卫生局确实将需排查总数的8324人分到了各个县和区,比如金水区“应在2012年继续完成的排查数”为1742人,二七区为675人。而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到的金水区将具体任务下发到社区的情况,则是由金水区下发的具体实施办法。

    “即使真的不强制,上级的要求在下级看来也从来都带有强制的意味。”郑州市金水区一个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面有文件,下边不完成总是不好的。”

    对于郑州市卫生局的做法,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原卫生部在2012年7月印发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管理考核评估方案》,要求以省或地市为单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检出率应达到2.5‰。2.5‰这个指标是以省市为单位提出的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的效果指标,不能简单地层层分解,将患者发现和报告的任务简单摊派分解到社区,这种做法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国家卫计委关于重性精神疾病相关工作规范的要求。

    “中央把指标分解到各省市,是为了把精神障碍患者‘从社会的背光处解救到阳光下’,让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服务,指标分解的前提是基于一定规模的人口数量。”曾参与《精神卫生法》制定工作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人群过小,仍按照指标行事,这个指标就会出现一个偏差。“换句话说,人群越小,出现误差的机会肯定会越多”。

    在郑州大学副教授、社会学博士李惊雷看来,“分配精神病指标”实际上是一次精神病调查行动,目的是摸清精神病患者的底数,从而建立一个遍及全国的治疗管理体系 ,并引入国际上流行的“社区康复”理念,建立社区治疗和服务模式,方便医务人员定期随访,免费发药并定期检查,协助病人融入社区正常的生活,发挥应有的社会角色功能,从而防止精神病人发病引发伤害他人的社会问题。

    “就像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在宾馆、娱乐场所发放避孕套,并非是鼓励卖淫嫖娼,而是为了加大艾滋病性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的自我防范意识。”李惊雷说,虽然郑州市卫生局在社区内筛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初衷是为人民群众办好事的民生工作,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和分布情况是不一样的,郑州市把筛查指标层层分解,直接分解到了指标严重失真的社区层面,是用简单化的工作方法,把好事给办砸了。

    本报郑州10月12日电

郑保卫:公众愿意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努力
穿制服 开公车 34人公款吃喝
市委书记“微访谈” 围观网友两百万
郑州向社区分配精神病筛查指标引质疑
胜利的队伍中少了两个身影
做人有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