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以无畏之心守护钢铁巨鲸

——记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官兵(中)

王庆厚 胡军 于航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29日   06 版)

    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一个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雕像,这是在向人们讲述中国核潜艇部队里“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机电长孟昭旭的故事。人们之所以把孟昭旭喻为黄继光,是因为他用“堵枪眼”的精神守护钢铁巨鲸。

    那是某艇执行远航任务期间,反应堆舱冷却系统突发故障。谁都知道,反应堆舱内存在放射性物质,长时间进堆舱抢险无异于用血肉之躯“堵枪眼”。艇上10名共产党员组成抢修队,孟昭旭挺身而出,排在第一个。

    进堆舱抢险的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孟昭旭冲进堆舱后,很快确定了故障部位,就在排故过程中,经过测量和计算确定的时限到了。考虑到其他战友接手需要熟悉前面的工作,他不顾舱外战友的一再催促,毅然决定把危险留给自己,一鼓作气排除故障。直到战友们把他强行拉出堆舱,时间已超过了规定时限的两倍。

    孟昭旭舍身抢险不是偶然的。任副机电长时,一次核潜艇顺利完成多项海上试验任务,正当全艇官兵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蒸汽管路突然发生泄漏,炽热的蒸汽在强大的压力下瞬间充满整个舱室。“大家不要慌,让我来!”危急时刻,孟昭旭大喊一声,迅速摸索到主机操纵台,排查漏点、关闭汽源阀,一起重大事故被他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他却晕倒在战位上。

    孟昭旭忘我工作,透支了自己的身体。45岁那年,这位领导和战友眼里的“拼命三郎”永远倒下了。临终前,他反复说:“感谢党组织的培养,我选择干核潜艇无怨无悔,死而无憾。”还叮嘱年幼的儿子长大后要到核潜艇部队当兵。

    如今,英雄的儿子孟龙按照父亲的遗愿,也成了一名核潜艇兵。

    该基地政委厉延明说:“核潜艇是国家战略部队,是国家安全的盾牌,平时不惜力、战时不惜命,有一股敢于拼命的劲头儿,集一身压倒一切的胆气,才能称之为一支合格的、让人民信得过的‘杀手锏’部队。”

    在这个基地采访,记者听到许许多多“平时不惜力、战时不惜命”官兵的故事。

    2000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失事沉没,世界为之震惊。然而,该基地的官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用自己出色的工作证明:用制度管安全、用落实促安全、用细节保安全,核潜艇安全就有保障,事故就能最大限度得到避免。那些日子,红红火火的练兵活动没有停止,精彩纷呈的比武竞赛照样进行。不久后,基地组织某核潜艇出海训练,艇员队的动员会变成了请战会。“核潜艇的高风险人所共知,但我从没后悔当初的选择!”艇员们纷纷请战,强烈要求出海训练。

    那是一次带着试验任务的远航训练,验证复杂海况条件下核潜艇新型通信天线的可靠性。通信天线突发故障,指挥员果断决定:潜艇连夜浮起更换。经验丰富的艇长朱振国决定亲自带领突击队出艇。然而,他和航海长、值更官刚登上舰桥,就被大雨狂风给“推”了回来。朱艇长咬咬牙,嘴里蹦出两个字:“再上!”3个人紧紧抱在一起,粗大的绳子拴在腰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挂到了艇边的护栏上,建起了临时抢修的“通道”。

    通信班长王超带领6名艇员登上舰桥,顺着绑好的绳子,把自己绑在艇舷进行操作。王超描述当时的场景:那时的大浪打到脸上,犹如刀锋划过般的疼痛;坐在左倾右晃的艇舷,比坐过山车更加惊险。然而,当时的情形容不得紧张害怕,战友们喊着号子:“一、二!一、二!”相互鼓劲加油。3个小时之后,终于更换了通信天线。“嘀,嘀嘀嘀,嘀嘀……”一组组电文穿越万顷波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一年初冬,一艘核潜艇悄悄驶出港口,潜入深海,开始了我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空气、水、阳光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这三样就是最昂贵的“奢侈品”。50天,60天,用水成了最大的难题,喝水要定量,洗脸是奢望。长时间水下生活,艇员的体质明显下降,个别人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原来全艇人员一顿能吃几十斤米,到后来连一半的量都吃不了。

    日历一张张翻过,昼夜一次次轮回。第70天到了,已超过了法国核潜艇67天的长航纪录,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前行?艇上作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艇员们都选择“继续航行”。他们说,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勇往直前,为国争光。

    忍受孤寂,克服枯燥,战胜恐惧,中国核潜艇圆满完成了水下长航,创造了核潜艇一次长航新纪录。不仅如此,公开报道显示,外军核潜艇极限长航归来,许多艇员是被担架抬下潜艇的。而我们的远航勇士凯旋时,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坚强挺立,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1988年4月,核潜艇在某海域向极限深潜发出了挑战。100米,200米,潜艇越潜越深,舱壁不时发出响声。“一根支撑深度计的角钢随着潜艇下潜而逐渐变形。”参加过深潜试验的老艇员王道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但是,官兵们并没有退却,每个人都在各自战位上镇定操作,控制潜艇平稳地向深海下潜。深度计指针指到极限深度,标志着中国潜艇史上深潜新纪录诞生了。

    在核潜艇上工作,核安全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话题。确保核安全既需要科学态度和应对能力,也需要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我国核潜艇有着多种技术防护措施,在正常运行和管理中,辐射防护水平是安全的。在每艘艇上都有专职剂量兵,凡是人员进入可能存在核辐射的地方,都要预先进行准确测量,根据辐射剂量推算可进入工作时间,不允许超过标准。

    但在特殊情况的抢修排故中,为了守护核安全,他们无怨无悔地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被誉为“深海铁汉”的李洪海,当机电长时立下一条规矩:“需要一个人进舱,我进;需要两个人进舱,我必须排第一。”他曾为及时遏制事故苗头,防止酿成核事故,创下一天内4次进入堆舱检查排险的纪录,然而他的身体也因此受到损伤。

    海军“十杰青年”、电工班班长郭金海,因工作需要经常与核反应堆打交道,尽管每次进堆舱都是全副武装,工作时间也严格控制,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同,远航归来,他的白细胞数量总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011年的一天,艇长吴昌弟去看望正在疗养的郭金海,无意中说,再过几天潜艇又要远航。没想到郭金海一下子坐起来,“这么重要的任务,咋不早告诉我?”艇长看他着急的样子,赶忙解释说:“你身体免疫力下降了,到海上要是吃不消,怎么办?”

    郭金海沉默了,耳边又响起医生的话:“如果白细胞数量再减少,谁也救不了你。”想想妻子、孩子,想想那个还要靠他支撑的家,他陷入沉思。那夜,郭金海躺在床上,思绪却飞向了他心爱的战艇。“我要跟战友们去远航!”郭金海下定决心,他去找医生,医生急了:“你还要不要命?”郭金海更急:“我的意志可以战胜我的体质!”看着眼前这个倔强的小伙子,医生沉默了。

    两天后,医生给他准备了一个小冰箱,里面有可迅速改善免疫力的针剂和几十天的口服药。郭金海上艇了,班里战士喜出望外,围着他说:“班长,只要你在艇上,我们出海心里就踏实。”

    远航归来,郭金海再次回到医院检查疗养。这个秋天,他又为人生添上一份夺目的光彩,为国家安全尽到了一个军人的责任。

以无畏之心守护钢铁巨鲸
“好人”就在身边
西安培华学院庆祝建校85周年
福建一教师被抽调参与父母家拆迁
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青年文明号亲密接触“两新”组织
江西团干部:真正做青年挚友
《中华之光》评选在京启动
桂东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论坛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