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会议最短仅用时20分钟,机关公文种类精简56%,招待费下降52.07%。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亮出了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成绩单”。(《京华时报》11月5日)
这是一组骄人的“成绩单”,不仅数字可以见证,而且公众也有目共睹,且能感同身受。但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即这些省下来的钱该怎么花。我有一位同学在某县工商局担任“一把手”,前段时间他对我“抱怨”说,今年改作风、推出“八项规定”后,局里在迎来送往方面省心、省钱了。上级来人,不大包小包送土特产了。县城机关间也不大互请了。一年下来,竟节省出数百万元,这钱咋花出去呢?
这位局长的“抱怨”道出一个实情——今年,改作风雷霆万钧,漫卷全国,每一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势必都会降低行政成本。汇集在一起,想必是不小的数字。
这些节省下来的钱归于何处,直接决定改作风的成败。一种可能是,改作风有数字“成绩单”,但钱未省下来——有的在年底突击花掉了,有的被变相“洗钱”了。比如,一些行政部门将一时花不了的财政拨付款,划拨给一些酒店宾馆,先期开出发票,待日后部门人员签单消费,或变相将财政钱变成“小金库”。这些做法值得警惕。
让节省下来的真金白银回归财政,转移给民生投入,真正降低行政成本,这才是检验改作风成败的试金石。譬如,我国对医疗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刚刚提高到5.7%,而国际社会一般认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卫生体系,卫生支出最少应占政府总支出的15%。在养老方面,有数据报告称,到2013年我国养老金缺口高达18.3万亿。另外,教育方面也需要继续增加投入。
我们也知道,要“贡献”改作风节省的费用,势必会遭遇障碍。由于我国的财政预算制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式,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拨款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数额,结余需全部上缴,导致一些单位年底突击花钱的行为。因此有必要根据一个单位节省行政开支等情况确定来年的财政预算拨款数额,该降的要降。
若能将那些节省下来的钱转移、贴补这些民生领域,将改作风成果变成民生福祉,那真是了不起的政绩。
惠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