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18日   05 版)

    2009年9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按照“同类项合并、党政联动、扁平管理”的特点,推动大部制改革,将原来41个党政机构(含部分双管直管单位)及群团组织有机统一整合为16个部门。但机构上的精简只是手段,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分权、公开透明、多方参与、问责到位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党领导下协同善治的公共治理新格局。

    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事项还权给市场和社会

    大部制改革后,政府部门数量少了,但权力还是那么多,政府依然疲于奔命。顺德人意识到,要彰显大部制价值,必须继续自我革命,压减政府权力,把自己不该管、管不好的事项还权给市场和社会,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才能解放自己,增强市场和社会活力。为此,顺德推动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减、优、转、放、强”等机制,扩大改革新领域和改革受益面,建设高效、便民、规范、竞争力强的营商环境和行政服务体系。

    减的是权力。

    顺德曾经发布一份全国县级政府最完整的“权力清单”,根据这份清单,区级行政审批等8大类行政管理事项共5720项,其中审批和服务事项占1481项。改革中,顺德先后“砍掉”254项各类审批权,向省政府提出取消优化548项审批权限的建议。目前顺德区已出台两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取消优化行政审批事项109项(其中顺德自主取消42项),进一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优的是办事流程。

    去年4月底,顺德区在全省率先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实现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对分离,促使部门从“以审代管”向“依法规管”转变;放宽注册资本、经营场地和经营范围的限制,使创业的年青人可以“零”首期成立公司。截至今年8月,全区新设立有限责任公司9808户,同比增加27%。今年9月,顺德区企业登记并联审批系统正式投入运营,本着“行政服务整体化”理念,通过“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流程监控”,实现“一表登记、三证同发”(三证指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改革前,办理相关审批需在4个部门间往返7次、提交34份材料、平均耗时13.5个工作日,现在只需在1个窗口申请、提交13份材料、4个工作日即可完成。

    2012年7月,顺德启动网上审批大厅,目前区通用审批系统基本实现了与区属各部门自建系统的对接,1048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受理,1077项审批业务提供进度查询服务,审批事项的网办率达71%。

    要求还在进一步“苛刻”。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今年企业投资类审批事项压减30%以上,办理时限总体压缩近70%。

    转的是职能。

    近年来,顺德区各部门陆续向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转移政府职能事项31项。去年出台了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暂行办法,今年制订了政府职能转移操作程序,并向社会转移90项专业性较强的,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经济民生事项,向社会放权赋能,增强活力,让群众获得更多便利。

    放的是管理。

    顺德在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中,向镇街下放包括400项行政许可职能在内的3197项管理事项,使镇街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享有更大权限,强化了基层的微观管理和服务能力。放权后,各镇街居民可以在当地就近办理公安出入境首次签注、车辆及驾驶证年审等办证事务,大大方便了居民,受到群众广泛认同。今年计划再向镇街下放更多的公共服务类事项,让镇街更有活力、更有执行力。

    强的是监管。

    在“减、优、转、放”的同时,顺德加强配套措施的研究和落实,深化行政审批和服务标准化,对全区1500多项审批服务事项,逐项查找需要细化的不确定法律概念,确定存在自由裁量权的审批事项及内容,推动无差别“阳光审批”,加强权力监管;强化执法巡查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构建区镇村三级执法监管体系,加强行政执法和司法互动,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市场和社会秩序;全区8个镇街总商会均成立办税员协会,发挥沟通税企的桥梁纽带,增强行业的自律自管能力和水平。确保简政放权后,市场和社会能够运作规范有序,政府能监管到位。

    政府真正做好该做、该管的事

    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市场和社会让渡空间、转移职能的同时,政府必须推进与此相适应的行政体制改革,重组部门内部机构,优化权力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做好该做、该管的事。因此,根据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重构各权力主体的职能定位和管理权限,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决策力求民主科学。

    改革后,区属大部门根据职能定位,重新组织科室架构,逐步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重点做好原来长期被忽视的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和行业监管等工作,改变过去“重审批、轻研究、疏监管”的情况。而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位一体”组成的联席会议是地方最高决策中枢,强化对全局性重大决策的统筹。

    同时,顺德的领导意识到,科学的决策必须要构建社会参与的新机制。为此,顺德区委、区政府和各大部门成立决策咨询委员会,让社会各界专业精英和民意代表参与党委政府决策,广纳民智,变“闭门造车”为“开放施政”,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和服务能力。今年8月出台了全区决策咨询机构工作指引,规范咨询机构的组织架构、明确咨询范围,强化决咨委履职责任,探索建立反馈机制,确保委员意见和建议100%有跟进、有答复,使决咨委真正成为政社沟通纽带,使公共政策更能吸纳民智、体现民意。

    今年4月,为便于政府更快、更准、更好地了解顺德产业发展动向、倾听企业心声,及时优化调整产业政策措施,顺德区在全省率先实行企业专员制度,四套班子30多名领导担任企业专员,每人挂点联系两到三家重点培育的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协调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形成政企良性互动的“梦幻组合”,为顺德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提供有力的政策和服务支持。

    执行专业高效。

    顺德区属部门根据职责特性的实际需要,逐步将有关执行职能分离出来,同时不断提升管理服务的专业水平。目前,全区有审批权的13个大部门全部设立审批服务科,统一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使核心审批权;把更多的审批事务和具体的管理服务事项下放给镇街,外移给事业单位、法定机构和社会组织,以更灵活的方式提高执行成效,解决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问题。

    去年9月,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发布了法定机构管理规定和第一批法定机构的具体规程。目前,区社会创新中心、产业服务创新中心、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和城市更新中心5个法定机构已正式运作。法定机构打破传统行政执行思维和运作机制,以企业的治理结构、商业的运营效率和充分的社会参与,独立、专业、开放地履行政府使命和任务,更科学、高效地提升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效能。在2000年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实施分类管理的基础上,今年将借鉴企业产权改革经验,进一步向事业单位放权赋能,增强其自主权,强化独立法人地位,由服务对象进行评价和监督,让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培育包括社工机构、专业中介组织等在内的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成为各类公共服务管理的重要辅助执行者。

    监督独立有力。

    根据监督外部化和独立化的原则,顺德正在努力构建以公开透明为主要特征的监督体系。在向区属各部门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基础上,今年把派驻工作扩展到法院、检察院和各镇街,将纪检监察人员“收编”到区纪委(政务监察和审计局),解决以往监督力量分散和“同体监督”等问题,强化监督实效。发挥人大政协应有的制度功能,不仅提前参与重大政策制定实行监督,还以调研、提案、建议等方式监督政府政策、重点项目的执行推进,在促进城市升级、产业转型和改革创新三大中心工作上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例如,区人大常委会在没有立法权的情况下,率先探索以规范性文件形式设立法定机构;区政协针对“三旧改造”项目进展缓慢的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座谈向政府提出改进项目审批流程等的工作建议。

    但这只是体制内的监督,更有效的还是向社会开放监督权,引入社会参与,实行“监督外移”。比如,顺德区镇党政机构普遍设立“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重大公共政策、重要项目的出台要听取他们的意见,使社会有了监督党政决策的渠道,“拍脑袋”决策受到有效监督。同时深化预决算公开工作。去年已把区属各部门的预决算情况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今年计划将公开主体进一步扩大到更多的区属财政预算单位,深化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政府”。

顺德之变
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优化基层治理
协同善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