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寻找张艺谋”不过是借机炒作

刘海明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27日   02 版)

    11月26日,南京某报在头版用整版篇幅刊登“寻人启事”,寻找张艺谋。事由是前些日子无锡计生委表示联系不到张艺谋,其超生的事情在微博上被热议,有网友用调侃语言发布“寻人启事”,想必该报编辑部看好这个帖子的新闻点,用夸张的版面语言作为“新闻”刊登出来。

    站在编辑策划的角度,这则“寻人启事”不无创意。媒体贵在创新,新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需要创新,媒体编辑在做新闻的时候肯动脑筋是好事。不过,新闻的创新,不应背离新闻伦理。媒体是社会进程的观察者,除了特殊领域(如传媒业自身的新闻),媒体不宜参与新闻事件。那样,将会干扰事件的自然进展。遗憾的是,一些媒体忘记了新闻伦理的这个禁区,不时总有好事者策划新闻,以制造“媒介事件”。以寻人启事方式全国寻找张艺谋,不过是最新的标本罢了。

    新闻只有真实、客观,才有生命力。媒体要立身于社会,要参与社会竞争,不能不注意自身的特殊性。而那些形形色色的媒介事件,属于“天下本无事,媒体炮制之”。或者说,把小事爆炒成轰动性新闻。也许有媒体会认为,这是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没有媒体的监督,不良社会现象不会自行消失。这确实不假,只是媒体应关注职能部门的尽责情况。以超生事件为例,张艺谋是否超生,还仅限于坊间传说,无锡计生委称找不到张艺谋,媒体应该问责的是该市的计生委。自行发布针对张艺谋的“寻人启事”,难免有侵犯其名誉权和隐私的嫌疑。在头版刊登寻找张艺谋,显然是有意制造了一起“媒介事件”,除炒作媒体自身之外,对社会来说并无多少益处。

    这几天,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新闻事件,如果这家报纸去关注那些全国或本地的热点事件,其社会影响绝对不比“寻人启事”差。遗憾的是,不该忽视的新闻忽视了,把民间的娱乐话题当作重头戏来炒作,未免过于哗众取宠。

    这起“媒介事件”的不妥之处还在于抹杀了新闻和广告的界限。广告信息具有针对性,寻人广告的针对性更强。如果不是公益广告,出现在报纸头版更加不合适。而寻找张艺谋的“广告”既非公益广告,也不是新闻,估计无锡计生委也没有付费,很难让我们说这个版面究竟是新闻还是广告。四不像的版面内容,显然对读者不够负责。

公车改革的最大价值是清理特权意识
不省钱的公车改革是伪改革
能否听完人大代表的“免费堕胎”建议
“寻找张艺谋”不过是借机炒作
匮乏年代的非主流时尚
偷拍县委书记案能否终结
“大学排行榜”有多大用处
配合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