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寄语
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要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最近的一个周末,靳艳又是在施工现场度过的。因为任务紧急,她和工友们干到凌晨3点多。不过对于这份工作,靳艳这样付出并不觉得累。
在大学里,靳艳学的是基础材料工程专业,2005年毕业后她进入吉林化建公司,当了一名焊接技术员,负责指导现场施工,监督施工质量。
不要说女性,就算对于男性来说,这都是个异常辛苦的岗位。“常年跑外,没有周末,没有假期。”这份辛苦,靳艳一上岗就体会到了。
她在公司的第一个任务是吉林石化一个厂的管线检修。那时,她和同事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吃住都在工厂,还要进行危险的高空作业。
“说实话,一开始这种工作强度我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么会这么累呢?”她的脑子里也曾有过排斥或放弃,但看到那些常年在外工作的老工人干劲那么足,她就觉得自己不该有那样的念头。
就这样,靳艳在嘈杂的设备声与焊接声中坚持了1个多月,完成了她从文弱的女大学生到技术员的转变。“听到各方面对自己认可的声音,看着管线设备重新运行,心里有一种成就感。”她说。
2008年她接到抚顺石化延迟焦化装置的一个项目,其中的焦炭塔因为材质特殊,焊接的周期特别长,需要横跨冬季和夏季。
靳艳记得那年夏天抚顺的温度特别高,在作业的时候,焊接温度达到300多度,而且还要钻进一个密闭的空间进行焊接,那个时候,她和其他焊接工人在里面常常汗流浃背,出来的时候都虚脱了,有几次还晕了过去。
因为工作,靳艳放弃了很多。因为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的项目现场,她一年跟父母见不了几次面。因为工作忙,她甚至都没来得及考虑自己的婚姻问题,因为“实在没时间谈恋爱”。
但靳艳并不后悔,她觉得在这份工作中自己也收获了很多。“每个任务每个装置都能学到不同的技术,有时候还能接触到顶尖的国外技术,这让我自己在技术能力上成长很快。”
因为善于学习思考,靳艳常常能总结出一些新的施工方法,应用一些新的技术。
在抚顺石化的检修任务中,她发现不锈钢管线在运行过程中有裂纹,她带着工人干了3天3夜,用了所有的检测方法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她大胆创新,用一种叫做搭接的焊接方法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事在靳艳8年的工作生涯中有太多,每次成功解决一个问题,都会让她感觉到自己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本报记者 陈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