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对话

日本财团理事长:希望出现越来越多的“知日派”

本报记者 蔡梦吟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17日   09 版)

    作为日本最大的民间公益团体和世界著名慈善机构——日本财团的理事长,尾形武寿先生30年来一直支持和从事中日友好交流活动,对于中国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前不久,在日本财团的赞助下,日本科学协会来华向云南大学等中国高校赠书。尾形武寿出席了于云南大学举办的赠书仪式,并在仪式间歇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青年报:中国目前正在努力让文化“走出去”,对此您如何评价,是否看好?

    尾形武寿:坦率地讲,我对中国的现当代文化并不感兴趣。中国曾创造过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但属于当代中国的灿烂文化高峰还没有出现——只能寄望于未来了。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则非常痴迷。“汉文”是日本高中生的必修课,从《论语》、《史记》到唐诗宋词,我们都学。我现在还记得上学时老师给我们讲解项羽《垓下歌》的情景。当大家随着老师朗诵起“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时,同学们都热泪盈眶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成了老先生,可这一幕仍然清晰地印在我脑子里。

    遗憾的是,中国当下的文化输出恐怕并不成功。我想,这或许与中国现当代文化普遍缺乏魅力有关吧。中国当下的文化产品,书籍也好,电影也罢,大多让人觉得肤浅、浮躁、与传统割裂,像无本之木。

    中国青年报:但是这种情况或许正在好转。比如,中国作家莫言去年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国内是如何看待莫言获奖的?

    尾形武寿:莫言获奖这件事,可能很难改变日本人的阅读喜好,据我所知,在日本国内好像也没有出现莫言著作热卖的场面。

    日本读者的口味比较挑剔。拿我来说吧,我不看村上春树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无论是文笔还是思想都不够吸引我。但我比较喜欢浅田次郎的作品,因为他对人性、历史的洞察十分深刻,希望你看看。

    中国青年报: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日本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尾形武寿:我认为,首先还是要从国民意识的培养入手。日本的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人们为之自豪,每个家庭也都有传承文化的自觉。在社区里,常常可以见到老百姓自发举办的诸如“茶道教室”、“花道教室”、“舞蹈教室”、“料理教室”等,其目的就在于传承文化。

    当然,如何让传统文化深入年轻一代的血液,也是摆在日本面前的问题。现在不少日本年轻人的礼仪意识愈发淡漠,我常见到有男孩女孩边走边埋头玩手机,玩到兴起就干脆站在路上不动了,堵住道路、妨碍他人却不自知。遇到这样的人,我就会生气地大喊一声:“躲开!”

    对于不懂礼的年轻人,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

    传统建筑的保护也很重要,在这方面日本比中国做得好。古朴的建筑是一地、乃至一国最好的名片。倘若一个文明古国不能善待自己的历史建筑,那么它的文化就是残缺的。现如今,如果你想看到保存完好的隋唐建筑,就不得不去日本的京都、奈良、大阪,因为在中国你已经见不到了。

    中国青年报:从事中日民间文化交流近三十年,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尾形武寿:我希望两国青年人对彼此的历史、文化加深了解,增进交流。目前中日关系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但民间的文化交流不应受到影响。就算日本财团受到来自某些日本政客的压力,我们也绝不会让步。

    日本财团已经连续14年通过赞助日本科学协会,向中国的高校免费赠书,尤其是与日本各方面知识相关的书,目前累计已达313万余册。需要强调的是,我并不希望在中国的年轻人中培养“亲日派”,我只希望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知日派”。同样的,我也期待日本的年轻人中多一些“知中派”。

名家信札手稿所有权,谁来拍板
纪录片的春天还没有来
棉花作品“踏歌”而来
还记得当年的像素画吗
泉州:传统文化与中学生零距离
日本财团理事长:希望出现越来越多的“知日派”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