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所在的井冈山市茅坪乡坝上村,位于罗霄山脉深处,在国家扶贫办2012年6月公布的“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的名单上。从井冈山市火车站到坝上村,地图上显示距离约40公里,都是急弯险峻的盘山公路,汽车一路颠簸下来,与记者同行的几位朋友下车后都呕吐起来。
老李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还可以勉强满足两个孙女在县城读书的需要。其实,尚通公路的坝上村还远不是深山中最偏僻的地方。在更偏远之处,还有多少条件不如老李的农村家庭散落在这大山中,还有多少家庭的适龄儿童面临上学难的问题,记者无法估算。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有条件承担“择校”的代价(如金主任)。但没有条件“择校”或者“被迫择校”(如老李)的农村家庭确实存在。
对家庭确实贫困、无力择校的适龄儿童,政府要考虑的问题也许是,如何才能秉持公平优先的原则,尽可能地让他们就近接受好的教育。
即便是对于家庭经济能力足以支撑“择校”的农村适龄学童,我们也要考虑:如何才能免除他们从4岁起就不得不为上学长途跋涉?如何才能让他们在回到“故土”时仍能接受相对良好的教育?
另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孩子们的人格如何才能健康成长。不久前在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年会上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述及:“学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儿童生活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获得人际关系、习俗、乡土知识、文化和环境的滋养,养成家乡之情,是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2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各地开始因地制宜地对现有问题作出“修补”、对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进行“探索”。
比如,今年7月,江西再次调整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最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
但这些举措目前都还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记者据此想到,在国家层面,或许应该有更多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以解决“弹性有余,刚性不足”弊端,真正改善农村教育,这也应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