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冰点时评

和解才能殊途同归

任大刚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27日   02 版)

    《易经》上有一段话:“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十分契合当下的思潮。

    这些年来,社会思潮越来越多元化。思想流派的异彩纷呈,是一个社会具有相当活力和创造力的证据。思想的相互诘难,相互砥砺,共同推动,是“一致而百虑”的过程,是文化与文明再造之必须。人类文明史上,那些依靠禁锢思想而建起的宏伟事业,只要禁锢的螺丝松动一颗,顷刻之间土崩瓦解的史实,不胜枚举。

    但争鸣之中,潜伏着一种戾气和蛮横,使观点之间的争锋显得锱铢必较,剑拔弩张。那些偏执一端,动辄给论敌戴上足以下大狱的罪名,既毒化了思想争锋的品格,也降低了思想的醉人魅力。

    偏执于某个学说而不知道融会贯通的人,都是“一曲之士”。这是庄子对很多“学人”的鄙视性称呼。因此庄子不跟井底之蛙谈论大海,是因为它受到空间的束缚;不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冬天的寒冷,是因为它受到时间的束缚;不跟“一曲之士”谈论天下大道,是因为他已经受到教条的束缚。

    庄子虽是2000多年前发论,但也是说给当下那些“学人”听的——当下的很多无端争论,有多少不是“一曲之士”的一面之词?“一曲之士”的产生,庄子以为是他们受到比如权力、金钱、自以为是,以及把自己当成终极真理化身,这些因素的制约。而如果他们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切皆平等(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就能解除一切偏见与束缚,臻于全面。

    但现代化就是理性化,而理性化恰恰被简化为利益算计,“以道观之”作为纯粹的学理诉求,因此极容易被悬置。在这个盛行利益算计的时代,如何确保观点和立场的公正、可信,近乎“以道观之”?荀子的“解弊”(解除蔽惑)之论至为重要。

    对今天的一些“学人”来说,有三种“蔽惑”需要解除。

    第一种,解历史之蔽。巨变之际,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尤其强调“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的三峡”尚未渡过,而历史知识的阙如,一则使研究者看待社会诸问题缺乏历史眼光,陷于理论的焦躁与短视,二则历史被人为遮蔽,研究者和一般公众无法窥知历史真相,无以知大道所在,惟知依傍人物,人云亦云。

    第二种,解权势之蔽。如庄子所言,求真知却被物质和权势所诱惑,通俗地翻译,就是谁给钱给地位帮谁说话。实际上,甚至中国的一些智库之不成熟,泰半也受制于此“蔽”。

    第三种,解思维才学之蔽。中国传统,向来不重逻辑思维,当今学人写文章,逻辑很成问题的不是个别。进而言之,近代翻译家严复最早发现中国人不重视归纳法,都是从“子曰”、“诗云”出发进行推演,这种经学传统,绵延不绝,在新时代不过是把“子、诗”换个现代名字而已,它不可能带来新知,反而禁锢思想;而科学的方法,就是从观察获得的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原理。严复所言的英国经验论传统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近世以来,同样注意到这个问题的还有梁启超,梁启超把这种“蔽”称为“心奴”,“心奴”有四种,诵法孔子,“为古人之心奴”;俯仰随人,“为世俗之心奴”;听从命运之安排,“为境遇之心奴”;心为形役,“为情欲之心奴”。除“心奴”,就是“解蔽”。

    上述诸贤的“解蔽”之法,要旨在于,不管处境如何,要始终保持独立自由的思考,出诸公心,持诸公论,持之有据,言之成理,方可“百虑而一致”,是为从“心”的层面做功夫。

    从“物”的层面来讲,要做到“殊途同归”,必须对众多公共政策予以适当调整,渐次化解日益严重的贫富悬殊;公平正义制度必须建立,以此平复民众心中块垒。否则“百虑而一致”便是空中楼阁,行骗的把戏。

    冯友兰先生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的著作《中国现代哲学史》末尾提到,“从‘仇必仇到底’的路线转到‘仇必和而解’的路线。这是一个大转弯。在任何一个社会的大转变时期,都有这么一个大转弯。”从革命到建设如此,从思想纷争到改革共识的形成,同样如此。

我眼中的2013年中国年度汉字:网
和解才能殊途同归
“豪华大楼”与县委旧大院都是一面镜子
好歹让孩子们暖和地读完这学期
功利的艺术教育扭曲了艺术
谁动了我的年假
解决拆迁难题 美国经验也不靠谱
“黄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