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2014中国旅游产业年会上,魏小安先生提议做一个课题,叫做“中国旅游的世界化与世界旅游的中国化。世界化是我们站在世界视角上认识中国,在中国旅游视角上把握世界”。(2014年1日6日《中国旅游报》第4版)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课题。魏先生提出这个课题的背景是,“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世界第一,出境旅游世界规模第二,入境旅游世界规模第三”,笔者还想补充两点:中国出境旅游支出世界第一,入境旅游收入世界第四。的确,这几点值得中国旅游人骄傲,也令世界旅游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但是,如果“站在世界视角上认识中国”,这些都值得深入细究。
关于“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世界第一”,的确如此。不过不能忘记,这个“世界第一”应归因于我们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人口红利”。但这个“人口红利”有两重性。如果以国际上通行的人均出游指数来衡量,“世界第一”就成了“世界中下”了。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大陆)国内旅游29.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7万亿元,按目前的汇率计算约为3660亿美元。从规模上说,“世界第一”毫无疑问,但用我国人口总数一除,人均约2.5次,我们又排在世界第几位呢?
如从国内旅游的标准来看,就更值得探讨了。我们的标准是,“离开惯常居住地10公里以外,停留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超过12个月”,从事观光度假与会议交流活动的,就算国内旅游了。这近30亿人次大概是按此标准推算出来的。据此,城市居民在常住地的不过夜的游憩、娱乐、健身、购物和会议活动以至逛公园,大多可算作“一日游”。这30亿人次中,“一日游”占多少,官方从未公布过。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4.28亿人次游客中,一日游游客为3.34亿人次,占4/5。在常住地不过夜的一日游算不算“旅游”呢?在欧洲、大洋洲,国内旅游的统计标准是离开常住地过夜,他们只公布酒店等过夜游客人数(这样才没有水份)。美国、加拿大的国内旅游统计标准是外出旅程要在160或80公里以上。在世界旅游组织每年发布的《世界旅游统计概览》中,国内旅游只统计酒店和类似住宿设施接待人数、人天数与人均平均停留时间(天)。可见,如果“站在世界视角上认识中国”,就要对“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世界第一”考量一番了。这里且不说国内旅游的人均停留天数、人均消费、城乡家庭的实际普及程度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实现度等因素。
关于“出境旅游世界规模第二”,官方公布的数据是,2012年大陆出境游客8318万人次,说“世界第二”本人没有看到可比较的权威出处。据笔者掌握的数据,可能是“世界第一”。但“游客8318万人次”这个说法值得推敲。这个数据是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处公布的大陆公民出境人次,并不等于出境旅游人次,因为其中移民、求学、婚嫁、高层官员公务访问、国际航空轮船司乘服务人员工作等出境者是不能算旅游者的,他们是旅行者。这8318万人次中,去港澳台地区的6555万人次约占8成,去外国的1763万人次约占两成。如果与其他国家一样,只计算出国旅游的人次,就肯定不是世界第二了,大约排在世界第十位。退一步说,如以我国总人口为基数测算,8318万出境游客只约占总人口的6%,其中,去外国旅游的只约占总人口的1.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4%的国际旅游率。
“出境旅游支出世界第一”倒是有据可查的。2012年大陆出境旅游支出102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这个数据源自中国外汇管理局。但如果以国家总人口的人均出境旅游花费比较,中国大陆的人均出境旅游支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大陆人均出境旅游支出75美元。在世界十大出境旅游国家中,按花费总额中国大陆排第一,按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出境旅游花费,中国是倒数第一。澳大利亚以人均1210美元排第一,倒数第三位的俄罗斯人均302美元。这里也不说当下世界各国虽然都欢迎、甚至追捧大陆的出境游客,但是大陆的出境游客未必是最受尊重的,虽然其中有的人出手大方,挥金如土。
“入境旅游世界规模第三”,“入境旅游收入第四”,是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但也有必要进行分析。2012年大陆入境过夜游客5772.5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719万人次。如以入境外国游客为基数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大陆则排在英国之后,位列第八。2011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9.83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0.3万亿美元,全球游客人均花费水平1050美元,其中在发达经济体国家游客人均花费1270美元,在新兴经济体国家游客人均花费800美元。同年,中国大陆接待国际游客2711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286亿美元,国际游客人均花费1055美元,低于发达经济体国家水平,高于新兴经济体国家水平,总体上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大陆旅游外汇收入500亿美元,排名第四。如剔除港澳台游客的花费,以接待入境外国游客的旅游收入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大陆则排在法国、加拿大之后,约列第八。
世界各国的出境旅游是本国国民的出国旅游,入境旅游就是外国国民的到访旅游,而中国大陆的出境旅游中包括大陆居民去港澳台旅游,入境旅游中包括港澳台同胞的到访旅游,而且占出入境游客的大多数。正如大陆与港澳台的贸易不是国际贸易,飞往香港台湾的航线不是国际航线一样,港澳台资本不是“外资”,两岸四地之间的旅游不是国际旅游,而是一个国家内部4个特别关税区与货币区之间的旅游,是一种特殊的国内旅游。笔者一直认为,大陆的出入境旅游中包括中华旅游与国际旅游两部分,而且中华旅游占主体。世界旅游组织把包括港澳台游客在内的大陆的出入境旅游支出、人数、收入排在世界前一、三、四位,近年来尤其高度评价大陆出境旅游对世界旅游业的贡献。这种排位虽然显示了世界旅游大国的地位愈加突出,但是与其他国家的出入境旅游人次与收支之间缺乏可比性,没有准确地反映出大陆出入境旅游的真实水平。
大陆以港澳台为出入境旅游市场主体的结构既是优点,也是弱点。应该清醒地看到,30余年大陆入境旅游巨大增长并位居世界前列,主要是靠港澳台市场支撑的。这种市场结构决定了大陆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低、一日游游客多、人均花费较低等状况。在使用世界旅游组织的排位资料时,有责任向公众说清这一点。
官方媒体常常引用世界旅游组织的国际排名,是可以理解的。但国际上还有一种旅游竞争力的比较、排位方法。这就是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的《旅行与旅游竞争力报告》。这种比较、排位方法从未把出入境旅游者的人数、收入与支出等“旅游GDP”指标列入其中,而是设有各国的“旅游监管架构”、“旅游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与“旅游人力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三大类80多项指标,涉及社会、经济、交通、文化、外事、生态等众多领域,然后进行综合比较,是国家、地区之间综合实力与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在该报告考察的近140个国家与地区中,2012年,中国大陆排名第45位。笔者以为,这种评价体系不以旅游GDP为主要指标,更符合当今中国的需要,值得更加关注。
总之,“中国旅游的世界化与世界旅游的中国化”这个课题以什么为指导思想破题不妨展开讨论。长期以来,以接待人数与收入作为评判国家、地区旅游发展成绩的核心指标,已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并充斥在旅游媒体上,现在是否应该换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