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电子情书

我的小电脑讲了个好故事

李斐然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15日   11 版)

    有次国家领导人到百度公司参观,周围的工程师正在测试新技术。百度总裁李彦宏兴奋地邀请他试一试,于是,领导人凑近麦克风,对电脑问:“故宫现在人多吗?”

    听到领导这么一问,搜索引擎就立即运转了起来。不需要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打出关键词,正在学着通过声音理解人类语言的电脑就明白了问题内容。没多久,屏幕上就显示了一行行的搜索结果。

    那是大约一年前的事情,虽然当时电脑并没有精准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至少电脑里的语音识别系统,已经开始学着听人说话,用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问题。

    让电脑听懂人话,其实是人们长久以来的梦想。在1996年的时候,美国就出现了一种不同其他的搜索引擎网站Ask Jeeves,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英国仆人模样的Jeeves站在搜索框前,等待你提问——不用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关键词,你可以像跟朋友聊天儿一样跟他说话,让他理解你的问题,试图去解答。

    不需要学习那些花里胡哨的数码设备使用方法,不需要苦苦钻研读不懂的用户说明书,不需要为了使用机器而去学习“机器语言”,工程师们正在努力让电脑“听得懂人话”,更要“像人那样思考”,实现“深度学习”。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梦想着建立一种类似机械大脑的感知器,去模仿人的“神经网络”思维方式做出响应。到了2006年,加拿大教授格里弗雷·辛顿在《科学》杂志撰文,正式提出“深度学习”概念,“通过搭建‘神经网络’来模拟人脑的运转,让机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个机器学习领域的新鲜概念吸引了许多人的兴趣。美国国防部出资资助“深度学习”项目,谷歌公司请来辛顿,以及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构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谷歌大脑”;而百度也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并在去年初,到距离谷歌X实验室10公里外的地方成立了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

    “以前的机器学习算法在接受一定量的数据输入之后,学习能力会逐渐饱和;达到这个饱和点后,你再喂给机器多少数据,它都不会变得更聪明。深度学习算法则不同,你源源不断将数据扔给神经网络,它会一直自主学习下去,只会变得更聪明。”负责“谷歌大脑”的吴恩达说。

    那么,如果电脑变聪明,世界将是什么样子?在2012年的一次会议上,微软展示了自己在“深度学习”领域培养出来的“高级翻译”:微软的首席科学家理查德·拉希德站在舞台上演讲,完全不懂汉语的他面对观众滔滔不绝说着英语,聪明的电脑不仅实时对他的演讲进行识别,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在他背后的大屏幕上,而且还在稍加停顿后将这些话翻译成汉语,用电脑里的中文语音大声读出来,同声传译出他说的每一句话。

    虽然跟人脑相比,现在的深度学习算法还是显得有点笨拙,但是包括提出者辛顿在内的人们仍对前景颇有自信。加入“谷歌大脑”项目的辛顿希望构建更大的神经网络,他认为,如果能够建立比10亿参量神经网络大1000倍的神经网络,将有机会让电脑变得更聪明,它有可能像孩子一样学会认知事物,理解事物,甚至学会拥有情感,学会去爱。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琢磨如何让电脑像人脑,其中包括热衷技术的李彦宏。前几天,不爱抛头露面的他还破天荒跑去参加娱乐节目《最强大脑》,原因只是因为——在这里可以见到很多聪明人,看参加节目的聪明人如何思考。

    “我很好奇你能够在几千个魔方当中找到变化的一个色块,你这个脑子怎么思考的,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节目上讲的是人脑,我想的是电脑能不能做。如果能知道你这个思考过程,我能不能用电脑进行复制。”李彦宏说,“如果你能做到的事情,我通过研究后用电脑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那不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吗?”

    照这么下去,也许就在未来的某一天,世界就真的能像超级计算机之父西摩·克雷预言的那样——公园里散步闲逛的女人们不再是牵着小狗,拎着皮包,而是带着自己的小电脑。她们叽叽喳喳地一边嬉笑,一边乐呵呵地炫耀,“你知道吗,我的小电脑今天给我讲了一个好故事。”

打造完美人类:技术可行 伦理行吗
舌尖上的南极
我的小电脑讲了个好故事
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