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1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村办“校车”为何成为家长心病

实习生 卢晓燕 本报记者 谢洋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16日   03 版)

    1月9日下午5时,天色渐暗,一辆载满学生的绿色中巴车沿着村道驶入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北沟村村头,50多岁的村民刘文进像往常一样,放下手中的农活,来到村道旁等待放学的孩子们回家。可全车孩子都下来了,却始终不见孙子刘绍海和孙女刘俐萍的身影。这让老刘急出一身冷汗。

    半小时后,刘文进骑着电动车赶到黎塘镇第五完全小学(以下简称“黎塘镇五小”)时发现,孙子和另外10余名孩子还在学校,被“校车”给落下了。

    这不是村里的“校车”第一次丢孩子了。自从2010年村里的孩子纷纷去黎塘镇五小念书以来,接送孩子上下学就成了北沟村家长们的一块心病。

    “从学校走回家差不多要一个小时,累,而且特别害怕路上有坏人。”在黎塘镇五小念六年级的北沟村学生邓琪说,她的班上一共49人,其中一半都来自北沟村。尽管连接两个村庄的道路早已进行了水泥硬化,但大马路上疾驰的货车、蜿蜒曲折的乡道,以及路边大片比成年人还高的甘蔗田,都让家长们对孩子的上下学安全担忧不已。

    学校没有提供校车接送孩子,村里一个名叫邓春光的老司机便当起了热心人,通过口头协议跟当地公交公司的熟人租了一辆小型巴士,专门负责接送村里的小学生上下学,一天来回4趟,每个学生每学期要交车费140元。由于一辆车无法容纳全村60余名小学生,邓春光很快又加租了一辆中巴车,学生每学期的车费也相应涨到了300元。

    除了要花上一大笔车费,更让村民头痛的是这几辆村办“校车”由于并没有严格的书面合同约束,发车时间不固定、漏发班车的事时有发生,有时本该由两辆车接送的学生不得不挤在一辆车上回家。

    为了不错过搭车,北沟村村民邓活承每天早上5点就得摸黑起床为两个孙子做早饭,并催孩子们起床。想到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却不能多睡会儿,老邓就连连叹气。

    2013年秋季学期,一起因中巴车没来接导致学生集体走路回家的事件,让黎塘镇五小的校长吴小英注意到了这辆往返于学校和北沟村之间的村办“校车”。

    “因为不是(政府委托的)校车,我们不好直接管。”吴校长说,为了保证学生安全上学放学,她再三对学生强调,如果碰到中巴车没来接的情况,需及时向老师报告,老师会通知家长来校接,或是安排车辆送学生回家。

    吴校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北沟村的学校是在2012年8月27日撤点并校的。由于黎塘镇五小的办学规模和师资比较集中,早在撤点并校之前,部分北沟村家长就已经把孩子送到黎塘镇五小上学。撤点并校后的黎塘镇五小共吸纳了来自周围三个村的学生,其中,北沟村离学校最远。

    日益高昂的交通费用无形中增加了农村孩子上学的负担,但目前似乎也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校长,吴小英曾算过一笔账,截至2013年12月,该校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共122名,按照每天8元的车费标准,一年230天就得花费224480元,而黎塘镇五小每年从政府领到的用来支持学校办公运转的公用经费加起来才79750元。

    吴小英表示这笔费用太大,学校不可能自行承担。但是让学生家长出钱自办“校车”,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另一方面管理也难以规范、安全隐患大。为此,2013年12月,学校作出了预算计划报表,并递交县教育局申请自治区填补资金,至于这笔经费能不能划拨下来,吴小英也不得而知。

民办教育高地深圳期待再松绑
治择校顽疾,北京东城区下猛药
2013年度中国童书榜发布
教育部对外“晒”校车运营试点情况
村办“校车”为何成为家长心病
模拟记者招待会用微博发新闻
向学生家长和母校寄“喜报”
浪潮结盟中科软国内关键行业将刮起云计算转型风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