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1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心箱

为什么我乐于分享别人却不领情

小月儿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28日   11 版)

    青春热线编辑:

    我来自北方。原来在老家上学的时候,同学、朋友无论东西有多少,都会一起分享。但现在来到南方上学,大一的时候宿舍有10个人,来自7个省份,我感觉有两三个当地的舍友很自我,甚至是自私。一开始我觉得一个宿舍那么多人,有两三个这样的也无所谓。但后来,他们的一些行为让我越来越恼火。

    比如,我身为宿舍长,每天早上、中午起床都会叫醒那些还在睡的同学。可是有一次我没有醒来,他们起来就去上课了,根本不招呼我。还有,就是宿舍里分享东西。我一直习惯有东西大家一起吃,一个柚子10块钱,我买回去就一人一块给分了,可是第二天,一个当地的同学买了草莓,回去洗洗,就自己留着慢慢吃。

    其实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当你总在分享却总是得不到回报的时候,那种感觉不言而喻。我现在有时也会买点东西自己吃,可是总感觉吃独食心里不舒服,我还是更愿意分享,可是感觉就跟犯贱似的。我安慰自己,自私最终会害人害己,也不想给别人留下那样的印象。可是目前这种情况,我真的不愿意和他们分享什么了。到底该怎么做,我现在很困惑。

    insistent

    insistent:

    你好!认真读完你的来信,我了解到你很愿意分享,愿意用自己的诚挚和热情对待别人。但同宿舍的几个当地同学并不是很领你这份情,也没有相应地用分享的方式来对待你,他们“只顾自己”的做法无异于给你的热情泼了冷水,让你开始怀疑这种付出是不是值得。无论谁遇到这样的境遇,都免不了会感到有点寒心和恼怒,我很能理解你心里的困惑。

    乐于分享是一种很高尚的道德情操,既是素质的体现,更是人格的境界。但是,既然分享有如此美好的属性,就意味着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个人都具备这种素质和境界,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智慧理解分享的快乐并付诸行动。这是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和接纳的客观事实。尽管你一直努力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心里也一定会觉得有点委屈,但是从你来信中的描述和最后的署名“insistent”中,我看到了你依然愿意坚持分享的习惯,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然而,我也注意到,你跟宿舍同学分享时有一个期待,就是希望其他人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这个期待没有被满足让你心里产生了困惑,也就是说,你的分享是“有条件的”,而这样的“条件”会让接受你分享的人感受到压力。

    说到这里,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设我们身边有一个非常喜欢分享的同学,我们一定会对这个同学很有好感并愿意跟他相处。但如果我们明显感觉到,这个同学在分享的同时又很希望我们效仿他的行为,并且如果我们不这么做他就很不高兴,那我们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呢?要知道,即便意识层面觉得分享是很好的行为,但如果是被“要求”,这个压力也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并且激发潜意识的防御机制启动,指导行为上的抗拒效仿。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影响是非常微妙的。形象地说,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储存心理能量的“杯子”,而心理能量就像杯中的水。如果我们的杯子里只有半杯水,却还要勉强自己去跟别人分享,那必然会强烈地期待别人也分享给我们。因为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分享,我们的内心就会不满足。这样一来,接受者可能会迫于各种压力去做出分享的行为,但不一定心甘情愿。

    但是,如果心理能量很强大,自己的杯中之水充盈,又愿意用努力去惠及旁人,并享受这个过程给内心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就不会在意别人以怎样的姿态对待自己了。如果对方积极回应并且投桃报李,我们会感到更加欣喜;但如果对方并没有分享的觉悟,依然只顾自己的利益,我们也能心平气和地认识到,也许只是对方的“水”不充裕而已,而不会因为感到吃了亏或者受了委屈去责怪对方。

    写到这里,你一定已经明白该怎样在照顾好自己心理能量的前提下,更游刃有余地将分享进行下去了。祝你成功。

小月儿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1月28日 11 版

万花筒
《明天不上班》的弦外之音
穷学生
不敢问与怎么问
为什么我乐于分享别人却不领情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