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2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高校“基础学科拔尖计划”
首批毕业生95%继续深造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2月26日   03 版)

    本报讯(记者陈竹)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09年起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已交出首份答卷:目前,19所参与计划的高校选拔进入“拔尖计划”的学生共计4500人,首批500名毕业生中,有95%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

    “学基础学科的学生真正搞研究的不多,学数学的大多从事金融证券,学物理的爱进外企。”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坦言。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初升也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男生都想当爱因斯坦,女生都想当居里夫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当科学家已不再是年轻人的第一梦想。

    “计划”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回应“钱学森之问”而实施的。为了实现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培养未来科学家的目标,各校都将一流的师资、有科学兴趣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为其量身订做培养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交大“致远学院”的院长。他发现,在大学里有个怪现象:“越好的教授越不愿意上课。”因此,从2008年学院设立开始,他便致力于将全世界的著名教授吸引到“致远特区”来。为了邀请康奈尔大学教授、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来任教,张杰曾与他来回数十封邮件,屡次遭对方拒绝后,2011年得知约翰正在重庆讲学,张杰便专程飞到重庆,在其下榻的宾馆终于将约翰说动,使其加入“致远特区”。目前,致远学院数学与物理方向的67名主讲教师中,有24名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海外教授,8名“长江学者”,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像上海交大一样,参与计划的不少高校都设立了这样的专门培养试验区,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等专门的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则成立了英才班、试验班;还有的高校则采取“散养式”的培养模式,如复旦大学利用其大类招生的特点,在第一年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中开展各类无学分研讨班和讲座,使学生确定研究兴趣,随后便可进入“望道计划”接受专家指导,获资助独立开展学术研究。

    在西安交大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朱旭看来,“计划”给一批“偏才”、“专才”提供了绿色通道。针对这些人才,教学方案的设定也与普通班有着很大不同,对教学内容和教材都做了重新整合。在中科大英才班,陈初升也是《物理化学》课的授课教师之一,他只担任六分之一的教学内容,这门课共有6名教师,每个老师都针对自己最熟悉的模块进行教学。他同时也教授材料系普通班的课程,在英才班,他上课的难度有无限的提升空间;而在普通班,难度下降后的课程还让不少学生感到吃力。

    王子贺是“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2007级学生,现在已经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读博士三年级。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因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领衔而被称为“姚班”,在王子贺读书时,“姚班”建立不久,还只有五六门核心课程,如今已有20多门专业课,其中有6门是由姚期智亲自教授的。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感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平衡入选“计划”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关系?经过考虑,清华“学堂计划”将培养目标定为“领跑者”,避免给入选学生贴标签,而是通过“让优秀学生领跑”,达到“让所有学生优秀”的目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2月26日 03 版

学生假期出国游攀比成风
大学生都在做什么寒假作业
如何做到每个学生拥有独立的课表
高校“基础学科拔尖计划”
首批毕业生95%继续深造
全国293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水火箭”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