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玩过Flappy Bird吗?你想过剁手吗?
这款由越南人阮哈东开发的小游戏“简单得很虐心”,让一只圆滚滚的小鸟在高低不同的绿色水管之间穿越。全球无数玩家抱着手机小心翼翼地点击祈求通过更多的水管,然后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个位数成绩抓狂。看看网上的高分攻略吧,答案竟然是摔电脑或剁手。
终于,“技术宅”出现拯救世界,一个展示轻松拿到上百分的“玩鸟机器人”视频火爆网络。“玩鸟机器人”是来自西安的两位80后刘阳和师雪坤组办的Cloud-Tea Studio的设计。机器人用摄像头捕捉位置,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机械臂点击屏幕,准确的点击让小鸟得以接二连三地通过水管,“玩鸟机器人”最高能拿到180分。
Flappy Bird冲到苹果商店下载排行榜的第一,Flappy Bird机器人的视频也冲到了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首页,无数微博大V转发。一个转发此视频的微博名称似乎颇能代表不少玩家看到该视频的心态——“当时我都震惊了”。
其实,“玩鸟机器人”的设计者刘阳和师雪坤也是被Flappy Bird“虐”过的,他们的最好成绩是15分。2014年春节时,两个人在西安老家讨论起这款游戏。他们发现网上晒高分的照片只有一张图片,而这种图片通过PS很容易实现。两人把目光转向家里成堆的工具和电子产品,擅长动手和计算机编程的他们设想,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机器人试试看拿高分?
最初,他们想通过摄像头采集小鸟的位置,可由于摄像头有延时,数据采集速度跟不上,对游戏来说毫无用处。于是他们改变方案,把目标改为识别水管,另一边的控制系统则由电脑外加Arduino(一款便捷灵活、方便上手的开源电子原型平台)组成,利用Python(一种计算机语言)编写分析程序计算出小鸟的位置,进而发出“点击”的指令,从硬盘上拆下来一个摇臂作为机械臂触发屏幕。只用了4天时间,玩鸟机器人完成了。
不过,“玩鸟机器人”也不是所向披靡的。由于使用的是开环模型算法来计算小鸟跳跃的轨迹,这使得计算出来的轨迹和实际小鸟飞行的轨迹有误差,随着小鸟不断向前跑,这个误差会越来越大,因此在一段时间后,小鸟会碰到管子。而理论上,小鸟是可以一直往前跑的。刘阳和师雪坤仍然在改进,他们想做的,是希望验证网上盛传的“跑到999根管子后出现马里奥”是不是真的。
“玩鸟机器人”的视频也并非一下子就获得如此大的影响力。一开始,他们像很多国外的“技术宅”一样,把视频放到国外知名视频网站和技术论坛上,为此还专门配上了英文解说。后来他们也曾把视频放到了优酷上,反响都不是很大。真正让视频火起来的原因,是刘阳的一位在科技网站工作的朋友撰写的文章和推荐标题,之后搜狐网站的一位编辑看到视频后联系刘阳,并帮他把视频发在搜狐上,这才使得视频在短短几天里获得了60万次以上的点击。
视频火爆之后,师雪坤形容他们的生活状况变成不是在接电话,就是刚刚挂掉电话,许多很多年不联系的同学都打电话称赞他们“很牛”,一位根本不认识的女孩给刘阳打来电话,就是想表示一下自己的赞誉之情。此外,也有一些圈内人士和企业联系他们。
在网络上他们被称为“技术宅”,但两个人更愿意称呼自己为极客,那种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中的普通人。有趣的是,他俩还是发小,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同一所学校度过的,两人都是偏科严重,喜欢理科。高中毕业时,两人通过竞赛保送大学。
实际上,刘阳是更典型的极客,人称“技术大牛”。读大学时,他被保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之后,又通过竞赛保研。在学校,他确实也很像“技术宅”,衣服可以一个月不洗,但电脑不能一天不碰,他并不是忙着玩人人、微博、微信,而是泡在北邮人论坛里研究技术。他自称甚至有些“社交障碍症”,不擅于和人交流。
师雪坤则更为外向,善谈。上大学时,他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但他对管理更有兴趣。他并没有像刘阳一样读研究生,而是在本科毕业后选择到杭州的DQ冰激凌店,从普通员工做到店长。最令他骄傲的是,他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降低成本,使得他带过的每家DQ冰激凌店的业绩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成绩。
2009年,在北京读研的刘阳拨通了师雪坤的电话,告诉他想要做互联网创业,有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希望他一起来。师雪坤立刻辞了工作来到北京,两人以技术入股参与创办网站,之后还做过App等。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总想追赶一个浪潮,但总没有踩到步点上。”师雪坤说。
渐渐地,他们意识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那时,喜欢用豆瓣电台听歌的两个人做过一个豆瓣音乐音响盒子,曾经还去豆瓣公司分享过,但因为豆瓣电台用户毕竟是少数,这款音响的用途也少,并没有最终市场化。“好玩是好玩,但是怎么商业化就是问题”。刘阳开始思考。
现在,他们刚刚搬到了深圳继续创业。他们还是打算在软硬件方面下功夫,“玩鸟机器人”让他们获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已经有企业和他们联系希望做一些创意性产品。不过,他们从最初只是要做出一些好玩的东西,调整为“能真正影响、改变一些人的生活,并且可以买到的科技产品”。为了这个梦想,他们习惯了晚上工作到深夜,然后第二天下午2点起来,吃过饭继续保持高度集中的工作状态。两人在合作中有一个约定,“如果要反对别人的方案,必须自己先拿出一个方案”。
在此之前,他们从没有来过深圳,只是听说这里是软硬件研发的天堂,也有人说这里是中国山寨产品的大本营。在初到深圳的刘阳眼里,这里的电子产品产业链很完整,拿到一件产品只需要几天就可以复制出来。但这种快速复制出来的产品没有灵魂。刘阳崇拜的是特斯拉汽车CEO伊隆·马斯克。他们希望能做成像小米一样的创新公司。“抓鸟机器人只是Cloud-Tea Studio的随性之作,未来我们想更多地往智能机器人方向发展。”刘阳和师雪坤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 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