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令代表和媒体记者们感到惊讶的是,当李克强的发言进行到1小时21分时,他的讲话内容并不包含在会场内代表们手中32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今天大会开始时,我们对3月1日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表示了强烈谴责……”李克强语气坚定。
这是他首次作政府工作报告。
此前,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正低着头认真计算此前会场响起的掌声次数,当听到这番话时他一下子抬起头,紧接着,密集的掌声又一次响起。当天中午,一条内容为李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脱稿谴责”恐怖分子的短新闻迅速成为门户网站的头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严以新说,在他听过的十多场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是第一次出现脱稿讲话的环节。
李克强作报告的时候,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教授侯欣一也在现场,“周围的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作为一个大国总理,在这样一个时刻能有这样一个作为,我觉得很好。”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则在下午的代表团讨论中说,自己听到那段话时“心里一阵感动”,“他脱稿表态是一种真诚的表现”。
某种意义上,人们正在从李克强的报告风格中窥见本届政府的执政方式。
报告结束后不久,就有人总结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最易被记住”的语言。比如,在谈到政府投资时,李克强提出,要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在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他说,“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他还将农业称为“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并强调,“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经常有机会接触到李克强的严以新则告诉记者,这是李克强一贯的风格。一位参与了报告起草过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撰写、修改的过程中,总理不止一次地说,报告要务实求实,少用生僻字。他透露,有时李克强甚至会亲自动笔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
在会场,每当烙有李克强痕迹的语言出现时,台下的闪光灯与掌声往往会同时响起。
“用最严格的的监管、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要向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这场被形容为“接地气”的讲话,在会场内外获得了高度赞誉。“他是一位真性情的总理。”一名网友表示。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广场上,全国人大代表彭寿感慨,“通俗易懂,每句话都是老百姓的话”。
来自清华大学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名更是一整个中午都没有休息,反复在阅读这份报告,“内容很丰富,但讲得却很实在。”他笑着讲起,去年本届政府的改革刚启动的时候,他曾听到过一些质疑的声音,能改吗?是真改吗?
“细节也能说明问题,答案很明确,是真改。”他对记者说。事实上,在工作报告中谈到“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的问题时,李克强同样给出了风格鲜明的表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魄”。
“李克强STYLE”——有人在他首次作政府工作报告后给出了这样的总结。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点击观看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