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面孔

先让“奇迹”活下去

本报记者 秦珍子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3月26日   10 版)

    比起住院卡片上的“无名氏”,一周以来,人们更愿意称呼他为“奇迹”。

    这个刚出生7天的男婴享受志愿者服务、数位主任级医师治疗、两组轮班护士照料。他还拥有满满一屋子奶粉、尿不湿和玩具,来自全国各地。

    但他没有父亲和母亲。事实上,他一出生就成了孤儿。所以,在医院最初的登记簿上,他只能叫“无名氏”。

    那本应是个快乐的日子,2014年3月18日上午,即将临盆的段丽蓉感到腹痛,她坐上丈夫赵廷远的摩托车,去医院产检。

    天色不够晴朗,附近有大片在建工地,货车接连不断地驶过,扬起尘土,灰蒙蒙的。已经无从得知,一路上,这对从川黔远赴厦门打工的夫妻是否有过交谈。

    一辆土方车随后撞来,终止了他们的生命。然而,当车轮碾过的时候,却把胎儿完整地撞出了母体——“奇迹”就这样诞生。

    “类似交通事故,我们处理过很多,但这次的情况,从未遇到过。”赶到现场的交警吕益文说,他从水泥地面上抱起四肢仍在活动的婴儿,听见了哭声。

    这哭声也打动了接诊他的海沧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方玫。“他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太幸运了。”但这位医生同时又很难过,因为“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最疼爱他的人。”

    在经过脐带结扎、消毒之后,除了皮肤上的擦伤,“奇迹”看上去与平常婴儿没什么差别。他八斤四两重,是个“肉球”。

    关于他的一切都被精准地记下——洗澡用水6盆,下午第一次睁眼,心率最高180次,每隔两小时,能喝10到15毫升牛奶,喝时会踢被子。

    来自骨科、脑神经科、儿科和妇产科的专家为他会诊,医院开始招募志愿者,记者们守在病房外,当地慈善机构公布专款专用的捐款账号。

    两天之内,他收到了300份奶粉、衣服和纸尿裤,礼物上留下人们的赠言“生命最美”。超过40人报名做他的“爱心妈妈”,包括一位德国女士和一位有婴儿护理经验的男士。一支由台胞和台企员工组成的志工队为他提供母乳,连保险计划都有公司免费制定。

    义工郑丽娟第一眼看见“奇迹”,便觉得“走不开了”。这位初为人母的女士如今说起来,还得用深呼吸控制眼泪。“我就是觉得揪心,他太可怜了。”作为“奇迹”的第一位“妈妈”,她忙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位“妈妈”来接替。

    60多万网友在微博中祝福这个死里逃生的小男孩,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四川等地的1500多笔捐款到账100余万元。

    记者们爬到病房外的凳子上,通过气窗拍摄他的模样。这个国家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他的故事,女主播说到他哭声响亮,忍不住抬高了音调。

    “宝宝需要休息!避免感染!”主任医师冲着乌泱乌泱的探视人群发火。

    几天之后,远在四川的祖母和贵州的外祖父母赶到了这座城市。外祖母已经五年没有见过女儿,在得悉噩耗之前,她从不知这个外孙的存在,第一眼见到孩子,是在电视新闻上。

    随着家人的到来,“奇迹”床前那块写着“无名氏”的小牌也快要摘掉了,取而代之的将是“赵平安”。 

    可人们还是更愿意称呼他为“奇迹”。“那是他命运的起点。”一位媒体人表示。

    “奇迹”还有一个6岁的姐姐和一个4岁的哥哥。“我们家境不好,但孩子是赵家的骨肉,我要坚持把他们养大。”祖母擦掉眼泪,坚决地说。而“奇迹”叔叔和外祖父母也愿意抚养他。

    母家的亲友们很不开心,他们更认同外公的话,“如果我们得到抚养权,又取得了善款的支配权,可以将多出来的部分善款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不会起争执。”外公外婆的代理人说,“一切以法院的判决为准。”

    当然,如果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奇迹”的未来,根本不需要等待法院来给出裁决。虽然家境清贫,但他可以穿哥哥的旧衣服,和姐姐共享玩具,他虽然不是“奇迹”,却是个真正幸福的小男孩。

    但此时,他需要好好活下去。一周之后,他额上的伤口结痂了,黄疸也消退了,一口气能喝下50毫升牛奶。而在睡饱之后,他会咧开小嘴,向床边的人们微笑。

    两天之后,“奇迹”就提前离开海沧医院,转到厦门第一医院。

    眼下,没人知道“奇迹”未来会去哪里。但在一张心形的红色卡片上,人们写下约定:“长大后记得来厦门。”

    谁来监管那笔慈善基金?谁是事故的过错方?谁将承担责任?给孩子的已经足够,而慈善资源毕竟有限,媒体需要怎样的报道?一系列的问题还在继续。

    然而,在所有这些问题被解决之前,生命再次给出了美好的答案。就在不久前,肇事货车驾驶员的妻子前往“奇迹”亲属住地探望。在那里,“奇迹”6岁的姐姐主动把一个红红的苹果递到了她手上。

一位二战中国劳工的最后一役
先让“奇迹”活下去
新闻最大的希望就在于新闻本身
砸了于右任的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