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4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博士夫妻”扎根边防

刘泉 杨丹谱 翟纪东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04日   10 版)

    塞外的春天来得要晚一些。3月16日,当笔者赶到位于内蒙古边防的北京军区空军导弹某团时,满眼黄沙、枯草,这里还是一片冬天的景象。“博士夫妻”孙宏伟、刘艳慧,穿着迷彩大衣,从土灰色的沙尘暴中走来了。

    团里执行任务在即,孙宏伟整个心思全在兵器上,连春节都没顾上休假。妻子刘艳慧专程跑来看他,于是也被拉去一起检修兵器。“我当初就是被他这样‘忽悠’来的。”瘦弱小巧的刘艳慧笑着说。

    2007年,两人博士毕业,同学们都忙着联系科研院所、大单位机关,孙宏伟却对刘艳慧说:“当兵不摸兵器不带兵,有啥意思?咱们去作战部队吧!”刘艳慧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被分到这个最基层的边防地空导弹团,一待就是7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到部队那阵儿,两人遇到不少苦恼事。整天被官兵们“博士、博士”尊敬地叫着,可他们在工作中却说不上话、插不上手,两人如坐针毡。他们放下身段,虚心向官兵请教,如饥似渴地学兵器、练操作,很快就将深厚的理论与兵器实践对接起来。

    “博士就是不一样,成长像裂变似的。”团政委耿锴告诉笔者。孙宏伟一年时间就被评为军区空军保留技术骨干,两年即成为空军保留技术骨干,如今是全师天线收发专业的“首席专家”,屡屡被空军机关点将以专家身份参加评审。这些年他排除兵器疑难故障数百起,就连导弹方面的顶级专家都不敢小觑他。

    刘艳慧也巾帼不让须眉,她主编的《兵器装备故障汇编》,成为团里业务通用教材,还为部队修复故障电路板30多块,前年和孙宏伟双双成为全师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这两口子,堪称‘绝配’,一对兵器痴。”营长金肖飞说,孙宏伟能熟记上千个开关的位置,却总忘记自己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学数学出身的刘艳慧,总也弄不清楚家里有多少存款。

    两人在一起,最多的话题还是兵器装备。孙宏伟遇到兵器故障,一见面就会一五一十讲给妻子,而刘艳慧不仅是忠实的听众,还不时给他提些独到的建议。

    有一次,孙宏伟在空军导弹学院参加培训,得知同学在附近某新型导弹部队当营长,就热情地打电话说去看他。结果见面没聊几句,就催促同学拿兵器技术资料,还让找个懂兵器的连长来。看着孙宏伟一边提问题,一边做笔记,同学哭笑不得:“你是来看我的,还是来学兵器的?”

    经过多年的摸索,夫妻俩发现,虽然每套兵器构造、原理、部件都相同,但都有各自的脾气和特点。哪套兵器什么时候爱闹毛病、哪个部件容易坏,他们心里都有谱儿。

    去年,该团赴西北戈壁参加实弹打靶,孙宏伟伴随保障。因为一个参数,孙宏伟和厂家工程师争得面红耳赤。打靶在即,孙宏伟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并向指挥员拍胸脯保证出问题由他承担后果。

    最后,按照他提供的数据调试,结果兵器运行顺利,实弹射击十分成功。大家彻底服气了。

    团保障处处长葛伟对他们夫妻俩联手攻关的事印象深刻。奥运空中安保任务期间,空军赋予该团“地空导弹在射击空中目标时附带地面损伤”的研究课题,要求一周内出成果。

    任务落到孙宏伟和刘艳慧身上。两人分好工,刘艳慧负责建模、受力分析、解运动方程,孙宏伟负责查资料、撰写报告。只用3天,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就报上去,被上级收编并下发安保部队。

    这些年,夫妻俩一起攻克的新装备技术难题有十几项,有的还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并且所有成果都直接转化为部队战斗力。

    由于在新装备领域成绩突出,这对“博士夫妻”也吸引得科研院所、机关10多次抛来“橄榄枝”,不少单位都在大城市,条件优越,但每次他们都婉言谢绝了。

    唯有一次,他们确实心动了。刘艳慧不好意思地向笔者透露,他俩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恋家。平日里,他们不仅爱收集各种版本的家乡地图,还喜欢看老家的电视频道。

    可巧,前两年,老家驻地组建同型号的地空导弹部队,要从他们团选人。两人一开始很兴奋,但思忖再三,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

    刘艳慧给出的答案是:“有人说沙漠里只长荆棘草,很难开出花,我们不信这个邪。其实,边防部队有着宽广的舞台,这儿更需要我们。” 

    采访结束时,风沙渐歇。漫步在营区里,笔者发现院内生长着一簇簇红柳,似盾如墙,顽强挺立着。这种植物耐风蚀,生命力异常顽强,好像那对坚定乐观的“博士夫妻”。

难言结束的伊拉克战争
向为国捐躯的烈士致敬
导弹连来了个“高富帅”
“博士夫妻”扎根边防
“军旅青年学习成才”征文
2013年度第四赛季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