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心分两种,一种是“妈妈型”,表现为热心,恨不能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没过问一下就觉得不舒服。对别人的关心、关注就像妈妈对自己孩子似的自然,当然免不了可能像“妈妈”一样唠叨,故事中的马大姐就属于这个类型。另一种是“控制型”,表现在对事物发展的把控及对细节的关注。对工作有绝对的控制才能获得安全感,很显然王力的老板就属于这一类型。
“妈妈型”操心帝与被操心者之间,某些方面很像一种亲子关系,操心帝在其中扮演着这样一种类型的“父母”——在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中可能缺失了一些很关键的东西,例如被爱、被关注等,于是在和别人的关系中,尤其是小辈或者在他们看来比自己弱小的人,就会全力照顾对方,让对方感觉到温暖、被关心。其实,他们这样做只是在爱自己内心那个没有长大的小孩。
这样的“父母”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未完成的期待,比如错失了高级职称评定等,于是对后辈会格外谆谆教导,提醒对方不要重蹈覆辙,其实他们这是在表达自己对未达成期待的遗憾,不能释怀,但又无法行动,于是寄托于假想的自己。
这样的“父母”总觉得年轻人不够成熟,一定要被教导着才能在工作中避免误入歧途,其实这是他们对自己的生命能量没有足够的信任,生命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索与成长。这样的“父母”也可能没什么成就感,“孩子”是他们唯一的成绩,于是“管”孩子就成了他们可以彰显自己尚且存在的行为——帮助别人是为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妈妈型”的操心可能会让一些年轻人感到温暖,因为在他们承受着离开父母的焦虑与恐惧时,突然有人跳出来承担父母的角色。能享受到父母般的温暖当然让人心情愉悦,适当的温暖也的确可以抚慰人心,但始终不能脱离父母照顾的人,很难真正长大。正如故事中的尤佳,习惯了别人的提醒与呵护,当她需要独立处事时就掉了链子。当然这不能怪那些操心帝,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活着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如果是为自己,要如何承担责任?
最让“妈妈型”操心帝觉得伤心的,或许就是对方不买账。对一些人来说,好不容易离开父母,开始独自在社会上打拼,怎么能忍受又来个“父母”管着。其实,被拒绝甚至被厌烦带来的不舒服,可以让“妈妈型”操心帝仔细想想这背后的原因,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分清别人和自己,只有看到这点,才能让自己面对内在的感受与期待,从而真正为自己做些事情。因为,用操心别人的方式永远也做不到“爱”自己。
如果说“妈妈型”操心帝是源于边界不清的话,那么“控制型”操心帝则更主要是性格使然。受遗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会有相对稳定的、独特的性格特征,因此人和人的行为方式会有很大差异。例如有些人就喜欢按部就班的工作,并对工作进度、可能发生的情况要随时控制,因此,他需要有短期、中期、长期的工作计划,对每个细节有具体的安排,避免燃眉之急带来的压力。这样他才觉得有安全感,并认为工作是顺利的。而相对于这种行为方式,另一种人则更喜欢随遇而安:有计划当然好,但计划只是为了定出工作的基本方向而已。事实上,他更喜欢去体验那种灵活的、即兴的工作方式,期待随时的变化,从最后的压力中获得行动的动力,并从中感到乐趣。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甚至有些对立的性格特质带来的行为方式差异,当然,大多数人可能会居于这两个极端中的某一点。王力的老板显然更偏向于前一种方式。如果王力与老板在这方面的性格更相似,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舒服。实际上,正是因为不同性格带来的不同工作风格,让王力备感压力。
对于因性格不同而造成的冲突,无论是操心者还是被操心者,多一些对性格的觉察,就能多一分对别人的理解,少一分指责。如果王力的老板能看到这一点,也许可以多给下属一些空间;对王力而言,要了解这种工作方式只是老板的性格使然,未必是针对某个人在发力。当然,此刻的王力依然可以选择走还是留,但要想清楚的是,无论到哪里都有可能遇到和你性格不同的合作者。
无论是什么类型,如果你身边真的有这么一个操心帝,不妨试着享受其中的善意,同时在相处中学习如何与不一样的人打交道,如何能以更好的方式在关系中建立边界。如果你就是操心帝本尊,那么请试着理解自己,然后想一下在那么多的操心背后,你的期待是什么?想清楚这些,你的工作和生活都可以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