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3月,产生或将要产生的各种荣誉城市达数十个。3月初,2013年~2014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出炉;3月中旬,河南省驻马店市被评选上了“中国传奇之都”;3月下旬,一场名为“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的评选活动面向全国展开。
拥有一个响亮的称谓或者一个光彩的头衔能为一座城市提升知名度,从而给城市博取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发展机遇。但是,近些年来,夹杂着各种利益冲动的评选活动越来越多,头衔也越来越雷人。有评论者认为,这些突然冒出来的各种头衔,无论是从评选动机、评选机构和标准还是社会认可度方面,都有问题。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王辉表示,“发展中的中西部城市,需要自己的头衔,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诉求。但是,当前城市头衔过多,评选活动过多,也是一种社会病症”。
城市头衔如此之多
据《合肥晚报》报道,3月29日,以“智慧发掘,魅力发展”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活动在北京启动。据了解,这个活动面向全国148个地级市及39个县级市展开,最终将评选出十个“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
其实在此之前,就已有30个“中国魅力城市”了。一家电视台从2004年至2008年,举办了3次“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每次活动选出10个“中国魅力城市”。
而在3月诞生的城市头衔还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以及“中国传奇之都”。据媒体报道,河南驻马店不仅获得“中国传奇之都”称号,还荣登2014大中华区旅游文化榜。
报道说,近年来,驻马店相继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盘古圣地”、“中国女娲文化之乡”等多项成果。这些成果为驻马店申报”中国传奇之都”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基础。
为什么评选活动如此之多?这些城市头衔能给城市带来哪些好处呢?
参与评奖的初衷是什么
在王辉看来,各种城市荣誉头衔的评选活动,从供给方和需求方来看,都有着强烈的利益诉求——评选活动的主办单位通过活动达到自身宣传的目的,有的还会从中得到一些活动收入;而参选者也能在活动中推介自己,花少量的成本换来更大的收益。
“主要矛盾还是在需求一方。想提高知名度的以中西部城市为主。”王辉分析,许多城市参与评奖的初衷肯定不是赚吆喝,而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为地方招商引资创造一个平台。
“评选一下也好,能提升地方的品牌,过去不是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吗,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头衔经济。”中部某县委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几位地方宣传部门的官员表示,有些评选活动范围很大,兄弟城市都参与了,如果自己不参评,会感觉有压力。
湖南省常德市某国家级景区负责人则说,由于景区知名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健全,客流量一直比不过周边几个城市的旅游景区。因此,景区今年加入了某休闲产业协会举办的年会,并成为该协会的理事单位。“交了理事费,通过他们的平台推介景区,比过去单纯在媒体做宣传合适。”
这位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参加的目的,是想在会上找点投资商,跟老总们吃吃饭,请他们给景区投资。”
“现在的评选活动,有很多主办方是学术研究机构,活动名称以年会、论坛、研讨会居多,在年会结束时,为了增加活动分量和纪念意义,会插入一些颁奖、授牌的仪式,但主要目的不是颁奖,是学术研究或者行业探讨。”一位连续举办过多届论坛的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通过学术论坛授予荣誉的活动不在少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些学术机构开始大量举办相关评审活动,超越了自身业务范围。
几年前,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等曾在中国民营经济活力城市峰会上,评选了十大“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但不久后,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因为违规受到了行政处罚。
城市头衔该消肿了
评选活动乱象之前就曾被媒体曝光过。2011年10月,一家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且多个环节涉及收费。
在媒体人潘洪其看来,一些重要的、正规的、有历史沿革的称谓值得肯定,比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等,这些称号可以将一座城市的特点很好地表达出来,提高城市知名度,也是对城市做出相关工作努力的肯定和认可。
“问题是要做到评选公正和规范。评选的目的是给城市增添竞争力,如果不能令人信服,或者一看名字就很山寨、很雷人,那就没有说服力了。”潘洪其说,物以稀为贵,之所以想评选荣誉头衔,那是因为荣誉有稀缺性,遍地开花的评选活动也会令社会公众对“荣誉称谓”变得麻木。
“对于不合理的,明显是有利益动机却打着公益幌子,对社会有误导、造成负面影响的评选活动,应该加强监管,或者坚决取缔。”王辉说。
王辉认为,评选活动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布机制。任何一个面向全国的评选活动,都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对评选主办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应出台规范性的条例或者部门规章,让评选活动和监督都有法可依。”王辉说。
在潘洪其看来,给城市头衔消肿,还要淡化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过强的主导作用。发展的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把提高就业、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政府应当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从文化角度来看,参加这些头衔的评选反映了城市文化主体的浮躁和不自信。”王辉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张帆教授告诉记者,发展地方经济,不能只凭借荣誉头衔吸引生产要素,应当在一个合理的城市产业集群分工体系的框架下,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
“中西部城市发展应当因地制宜,在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的同时,一定要和生态环保这个理念结合起来。”王辉说,中小城市发展的核心是留住年轻人,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一个荣誉头衔带动地方经济的想法是短视的,也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