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停车难”,不知咏唱了多少人的无奈和辛酸。小汽车多,停车位少,早已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不争的事实。闹市区里,每天不知上演着多少抢先停车、无奈等待、互相指责和斗气的悲喜剧。而抢车位发生争吵,没占上风怎么办?不用急,回家上网发帖子,只要强调对方“有背景”、“是大人物”,并且“气焰嚣张”,定能让对方“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
在北京,先有医院门前“抢车位”,一女子亮出身份证地址是“东交民巷27号”,气愤难平的另一方上网一查,居然是最高人民法院所在地。于是,“高法姐”应运而生。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经对微博提供的涉事女子照片及各种信息比对,我院工作人员中没有该名女子”。后经证实,“高法姐”现在人并不在高法,而是一名企业家。随后,北京又爆出一起发生在居民小区的“抢车位”事件,纠纷一方居然说出了“这个小区是我的天下”以及“我是国务院的大人物”,随着另一方的网络爆料,“国务院大人物”迅速引起热议。而目击此事的保安说:“邻里琐事,双方是同楼邻居,且当时情绪都很激动”,“就是一次普通争吵,这么长时间了,怎么又提起来了?”
按说,情绪失控,发火对骂,是很多街头纠纷的常见景象。骂过之后,各走各路,媒体也没有什么兴趣大幅报道。尤其是“高法姐”不在高法、“国务院大人物”不在国务院,各种说法不成立,已经失去了报道价值。但是,媒体记者为何还要揪住不放,持续追踪报道呢?显然,媒体将其当作轰动网络的公共事件,觉得“证伪”和“证实”一样具有价值,借此影响网络舆论。
而对于网络舆论而言,一旦有人依仗官商身份,胆敢恃强凌弱,尤其是说出嚣张、刺激、雷人的话,那么,网民群起讨伐,人肉搜索,直到让现实生活中身份显赫、态度跋扈的“大人物”付出代价。近年来,一句话引爆热点公共事件不断出现,看似“普通小事”,因为刺激社会神经而变成举国热议的“大事”,原因在于纠纷一方“身份敏感”。一位社会学者曾说,众目睽睽之下,只要对方是“有些身份的人”,你高喊一句“当官的打人了”,然后,具有特色的“中国故事”就开始上演了。
其实,还原争执过程,明显感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同角度,说法不一。很多网络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需要媒体谨慎对待,不能一味跟风,更要报道有度,否则就有不顾事实的刻意炒作之嫌。
同时,对公职人员来说,要时刻注重自身言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舆论时代,社会监督可以说无处不在。而政府部门也不能将抢车位抢出的“大新闻”当成热闹看,要有“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智慧,尽快缓解停车难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