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公益创业如何寻求资本与公益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25日   T03 版)

    4月20日,由“青年恒好”项目理事会主办,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青年报社、瀛公益基金会(YBC)协办的“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图为与会嘉宾为“青年恒好”航母起航揭幕。

    4月20日,冰城哈尔滨春雨霏霏,午饭时间已过,“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论坛的会场里,几名代表还在围着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张佳鑫进行热切的讨论。这个年轻人总是出入于各种赛事为自己的项目争取资金和关注,说起项目来思路清晰、滔滔不绝,笔挺的西装下穿的却是因为匆忙而忘记换掉的黑色球鞋。他是一名社会创业者。

    面向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问题,他发起了公益项目“夕阳再晨”。老去的一代在费力地追赶这数字时代的步伐。一位网友用手绘说明书教自己的父母使用微信,这曾在微博上被热转,不少网友反省自己对老年人学习新科技的耐心不够。张佳鑫的团队利用自己的学校信息特色,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的科普授课公益服务。

    “公益创业其实离我们很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邓汉慧说。

    公益创业,激情来自社会责任感

    “我们不把老人当成一个简单的受助者,他们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和太多的技术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一个人生的传递。所以,我们在老少互助类的项目进行编织吧的落地,由此发现了我们新的一片天地。”张佳鑫说。

    2013年,“夕阳再晨”荣获第三届“青年恒好”大学生公益创业十佳公益项目,获得了恒源祥集团提供的初始基金。除了为老人们办金婚、办生日会等情感交流的活动外,开始着力落地夕阳再晨织梦编织吧:老人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教年轻学生编织针织类的产品。

    在织梦编织吧,年轻人担负起了总体统筹的工作,他们邀请北京服装学院等具有专业优势的高校志愿者为老年人培训,准备物料,回收织物,联系产品销售。高校同学的介入带来了好的销路,让老年人的编织更专业,更具规模;老人为大学生提供公益的反哺,以巨大的热情“做人生传递的价值”。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投身社会创业,张佳鑫只是浪潮中的一员。社会企业这个概念发源于英国,指的是通过商业模式运作,自负盈亏,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的企业。

    “解决社会问题,我们知道市场会失灵,政府同样会失灵,那么谁会出现呢?很显然是非营利性组织第三方。”邓汉慧说。据邓汉慧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在2011年成立时开始招收创业管理的第二学位,学位所设置的课程之一就叫社会创业或称之为公益创业。学校也出版了教材《现代社会创业》。

    在邓教授看来,公益创业与商业创业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动机。商业创业的动机是寻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社会创业是基于对弱势群体的需求,或者是说政府和市场都不能较好解决的问题,“它的创业激情来源于社会责任感”。

    创业点子里,只有不到1%转化成实在的项目

    如何持续造血是社会创业必须要面临的大问题。

    邓汉慧介绍,虽然有很多公益创业的好点子,但要将想法转换成商机,做成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是很难的。

    “创业点子的转换率低于1%,非常低。”她说,“公众的感动是你资金的来源,但社会创业如果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就不能自身造血。来自社会的捐赠和政府的资助是有限的,你需要自己造血。这种造血的功能来自什么?来自对商机的识别,对这个需求和供给的认识。供给是什么?就是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邓汉慧认为,公益创业搭建了桥梁,以独特的方式连接着社会上还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社会关系是公益创业的一个重要资源。”邓汉慧说,“我们也可以发现,社会创业者之所以能够克服资源的约束,不仅因为他们能用使命感和非营利目的感动着人们,而且因为他们建立了一种不同于商业创业的关系。这种关系基于信任。完成社会使命的目标应该是社会资本的良性循环。它的创造性在于开发机会,持续保持社会福利。”

    她展示出一张PPT:“企业”、“资本”和“社会”构成稳定循环的三角,创业的血液奔涌其中。

    据张佳鑫介绍,“夕阳再晨”编织吧借助恒源祥的初步资金和物料落地,又通过自己的盈利模式对这个公益项目进行反哺,再来购买恒源祥的物料,由此带来一个可持续性的公益模式。资金大部分是用于购买原料,一部分是用于公益项目自身的成长,还有一部分是非常巧妙地用于社区的公益基金的建设。老年人的合唱队、公益圈子的建设,以及社区自组织的搭建,都可以有这部分经费的支持。

    “这样的公益模式是可以持续的。”张佳鑫说。

    在邓汉慧看来,一方面,公益创业和很多商业创业的差异,使得公益创业对商机的捕捉,将挑战、质疑和重新界定管理和经济各个领域中有关的概念和假设;另一方面,社会创业者和商业创业者在敬业、乐观和对机会的警觉方面,都是共通的。

    项目循环需要互联网精神

    “企业如何来支持公益活动呢?很多人一下子想到的做法就是捐钱。也可以出人,就是给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实习的平台,那也是一种方法。”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顾红蕾说,“我们的想法则是去搭建一个平台,凝聚到社会方方面面的一些资源,让更多大学生,能参与到、享受到,让这个项目生生不息地循环下去。所以,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青年恒好’公益创业活动。这是一种互联网思维。”

    据KAB全国推广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为促使项目长期持续发展,KAB项目与恒源祥、瀛公益基金会等一起组建了“青年恒好”项目理事会,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理事会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为公益创业事业筹集资金并提供咨询建议。未来随着项目的发展,理事会还将邀请有关公益组织、企业、机构先后进入该项目理事会,共同推动中国公益创业生态系统建设。

    哈尔滨师范大学创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涂德虎说正在筹划一项社会创业研究项目,为退役运动员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他说:“我们计划给在校的学生搭建一个公益创业的通道,整合资源。”

    好公益,离复制还有多远?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必然是可以被复制的,因为它是标准化的。”张佳鑫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他正在筹划“夕阳再晨”的持续推广,“积累了3年经验,1000多位志愿者,服务了5000多位老人,是时候了。”

    他的提议触发了另一位参会代表杨文的热情。杨文是天津美术学院的一位老师。她在校学习的是纤维艺术,本能地感觉到编织吧公益创业与自己的学校有着天然的契合。顾不上吃饭,两人攀谈起来,吸引了更多想要复制项目的代表加入讨论。

    “我此前从未听说过公益创业这个概念。”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有这样一套已经被证明成功的模式可以在学校落地,对学生和创业都是好事。”

    然而,张佳鑫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去年年末,他着手为“夕阳再晨”注册公司。我国工商税务部门对于社会企业的注册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他不得不注册了两个机构,一个是非盈利性社会组织,这也是团队的理念所在;另一个是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所有商业方面的往来。两个组织间建立资金池。“夕阳再晨”在全国各地复制,地方团队挂在非营利组织下,待形成一定规模后才考虑注册子公司。这也是很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社会企业的做法。

    “其实是学霸”的张佳鑫即将将工作的一部分交给团队其他同学,前往社会企业的故乡——英国开始通讯专业的博士共同培养计划。在论坛演讲的最后他乐观地展望道:在英国已经有1/3的青年人从事公益创业的,可以想到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人走上公益创业的道路。

本报记者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4月25日 T03 版

公益创业如何寻求资本与公益良性循环
用互联网改造创业课
创业教育需要能讲得明白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