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祥的父母都是辛勤劳作的农民,承包了几亩地的水塘,靠水产养殖维持家庭生计。水产养殖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很大,遇到天灾时经常血本无归,加上爷爷身患重病,家里无力支付汪德祥的学费。面对贫寒的家境,以及这个需要技术的社会和自己未知的将来,他最终选择了上中专职业类学校去学一项谋生技能。
2011年2月,汪德祥来到马鞍山工业学校,学习数控应用技术。在这里,他享受到的第一次温暖就是国家免除了中职类学校农村孩子的学费。可是想到平时的生活费、来回路费,原本想给父母减轻负担的他又陷入苦恼中。
刚进校时,这个初次离开父母的大男孩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家庭的困境、未知的将来、学习的压力让他迷茫而又冲动,并因此和同学打过架。班主任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后,积极帮助他申请国家助学金,经常喊他到家里吃饭,天冷时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他没有回家路费时,又会主动“借”给他,闲暇时还带他一起打篮球。
在班主任和许多任课老师的细致教导、关心下,汪德祥很快摆正了心态。在第一次的国家助学金申请表“申请理由”栏里,他写到:“家庭困难,希望享受国家政策,申请助学金好好学习。”一学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却是雪中送炭。
明确了个人发展目标之后,汪德祥对自己在学习上的要求格外严格,课间、午休、晚自习,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他的各科成绩在班级甚至年级已名列前茅。
通过集训和学校选拔,2012年7月,汪德祥从数千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学校数控车工竞赛小组。在备战技能大赛的这一年里,他每天至少有十个小时与机床打交道。周末、寒暑假,当同学们纷纷享受悠闲假期时,他仍在校园实习工厂里、在冰冷的机床边反复练习。寒假,每晚训练完了他就回到只有一个人的宿舍睡觉;暑假宿舍热,他干脆把床板搬到工厂,铺上席子就当床,这样吃饭、睡觉全在数控实习工厂里。尤其是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前那一个月,每天从早上七八点一直集训到晚上十一二点,汪德祥反复练习着制图、仿真、加工、精加工等工序,他的脸上、手上到处是铁屑烫伤、划伤的痕迹,但是他从不叫苦、喊累、说痛。
2013年1月到6月,对汪德祥而言,是一个收获季节,他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成绩:先在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数控车工第一名,再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中职组数控车加工技术第一名。更让人惊喜的是,在天津举行的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他在中职组现代制造类技能比赛中一举夺得数控车加工项目全国金牌,实现了安徽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制造类比赛中金牌零的突破。
获得金牌后,天津的企业想以高薪挽留他。面对这样的优厚待遇,汪德祥淡淡地说了句:“金牌不属于我个人,我要回安徽。”
“荣誉就好比是圆形的跑道,既是终点,也是新的起点”。不论什么样的荣誉,只能说明过去,并不能代表将来。荣誉会随着掌声渐渐消失,但是奋斗的脚步却还要永远继续。夺冠之后他又回到了学校的数控车床边上,他说,“技术没有天花板,我要学的东西还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