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26岁的福建人陈峰独自从埃及前往土耳其,开始新的旅程。此前一年,他一直在路上,游历了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赞比亚、纳米比亚等近20个国家。
2011年,陈峰大学毕业后,抱着“认识非洲文化,体验非洲生活”的想法,应聘到赞比亚的一家私人企业工作。2013年3月,他决定辞职,用积蓄穷游世界一年。他说:“旅行是我的梦想,梦想要趁着年轻完成它。我相信,不出去走走,你很难深刻全面地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路上,他住当地便宜的旅馆,吃当地便宜的食物,和当地人交流分享体验。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学禅修时,他连续10天禁语,每天清晨4点起床打坐到晚上9点30分,过了中午就不再进食。“这样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心静,用平常的心去对待一切。”陈峰说。
在埃及的锡瓦沙漠中穿行近300公里,到达绿洲,午后休憩,只身在大片的棕榈园漫步;独自驱车到尼罗河岸边,静静地看河水流淌……他发现,置身于大自然,“你会感到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再多的语言也显得苍白无力”。
在莫桑比克,他乘坐的一辆车半路抛锚,司机中途将旅客抛下,他辗转花了18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而当地唯一的背包旅馆床位已满,星级酒店的价格又超出他的承受能力,最终他找到了一家华人开的照相馆过夜。
这些旅途中的经历,让陈峰渐渐意识到,“背包旅行的核心是遇到的人,故事和回忆永远是第一,风景第二。”他曾和一个韩国小伙子在3个不同的国家相遇,第一次只打了个招呼;第二次,陈峰急着赶车,和韩国人互留姓名后就分开了;第三次遇见时,他们一起相约去了埃及金字塔。陈峰觉得,“两个人的相处有种举手投足之间就能了解到对方心思的感觉,就像是彼此认识了很久一样。”
和外国人接触,就像是照镜子。“一些老外对于中国游客的印象并不好,觉得中国人吵闹,不排队,做什么事情都争先恐后。”在国外,陈峰尽量让自己变得自律、礼貌,学着对陌生人微笑,轻声说话。
有了这些经历之后,陈峰感觉自己变得豁达了, “以前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问题根本不值得一提,人生不应该为小事烦恼。”为此,他准备将穷游的时间从一年延长到一年半。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在社会把你变得现实之前,你想呵护你心里那仍未死去的理想主义的种子。你热爱自由,承担压力做自己想要的事情。”
通讯员 吴荣奎 马铭悦 本报记者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