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一家咖啡馆、众筹一家餐厅、众筹买房……近期,不少人都在尝试以众筹的形式实现自己的梦想。众筹,这种诞生于美国的集资形式,一时间似乎成为“做成一件事”的万能解药。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零壹公司CEO柏亮认为,众筹火爆的原因是通过互联网把原来非常分散的消费者、投资人挖掘出来、聚拢起来。“以前要把这些零散的人聚集起来的成本非常高,现在这个成本非常低”,尤其是为创意、创新、个性化的产品找到更多的适销对路的市场。
中国并购公会会长、国际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认为,众筹是一个自组织的资本市场,它是去中心化的P2P资本市场。众筹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无论是组建一个咖啡馆,还是做一个博物馆,众筹的项目到底值多少钱,是通过大家共同议价慢慢形成的,是价值发现的过程。
然而,在众筹的火爆背后,风险也常被人提及,不少人认为众筹是在打非法集资“擦边球”,认为其不会长久。
在《众筹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中,详细概括了消费者参与众筹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众筹机制不完善的风险;众筹项目的执行风险;众筹平台的道德风险;投资者维权难的风险。
具体是指,在商品众筹、股权众筹方面缺乏法律规范;决策权、信息权不对称所导致的问题;发起者在集齐资金后执行力差,网站无法约束发起者的行为;由于众筹网站的收入是靠成功募资的项目,导致投资门槛降低,从而在维权时举证困难等。
最近,美国华盛顿州政府对一起众筹诈骗事件提起了消费者保护诉讼,也证明了这种担忧的确重要。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艾德·纳什在2012年10月以一套手工纸牌的计划筹得25146美元。原定于12月到货的产品最终没有出现,付款者开始感觉到受骗了。但网站根本不能保证订购的产品能否按时送达或是否能够送达。这是第一次由政府实体干预众筹诈骗。
此前,众筹网站的鼻祖Kickstarter网站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款游戏的项目发起人声称自己是“好莱坞最富有经验的12个开发团队之一”,但是很快被揭发项目的内容完全从另一个项目复制过来,在筹资进行到一半时,被Kickstarter网站取消了项目。
来自中国证监会的博士胡吉祥也发现了这种风险,但他表示,实际上进行创业创新就很容易演变到集资、炒作。“做实业的企业家并没有认识到金融行业天然是靠信用来支撑的,必然需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不管这种约束是监管、还是自律,都有一定的因果规律,市场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化,何况是在金融领域。”
也有人认为,针对众筹的法律监管会消减众筹的活力。胡吉祥认为,无论行业怎么发展,都要正视法律风险。监管并不是为了抹煞创新,而是为了防止行业的无序竞争。所有的监管规则都是双方共同参与制定的。只要市场主体找准了定位,为市场创造了价值,它就一定是有生命力的。
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形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陈静认为,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育诚信的环境和信用的环境。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是有成功经验的。比如说淘宝网的支付宝,双向的建立评价机制,这是宝贵的信用资源,对信用比较好的个人,就可以加快审批小额信贷服务。
王巍认为金融的未来是从监管到自律,要让众筹自我监管,建立众筹公约。内容包括:控制合格的筹集人,保证投资人在质量和信息真实,防止诈骗;控制筹集的平台,项目要经过审查和安全保障,并且降低成本;控制合格的投资人,要确认他有没有能力,是不是在清醒状态下作出的投资决定,能不能给人安全感,甚至投资人也可参与进来;控制第三方监理人,假如要众筹500万元,那么这些钱由谁保管呢,让发起者保管一旦出现问题怎么样,所以能否设置第三方保管,这个程序要保证安全。
“合格的投资人、合格的募集平台、合格的募集人、第三方监理人,我认为这样的众筹是完全符合公民社会正常的募集资金的程序。”王巍说。
无论如何,柏亮认为众筹改变了每个人的标准化角色,实现了创造者、消费者、生产者角色的多重吻合,使得这种创新产生叠加和剧变。众筹在发现风险的同时发现收益,众筹平台会越来越专业,实现创造性的、小众性的产品。同时,在风险识别的同时,也为我们识别利润、识别未来的收益、识别产生巨大收益的可能性,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果。
本报记者 陈璐 实习生 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