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江西省井冈山市连降暴雨,拿山乡已挂满果的百亩猕猴桃园面临浸泡风险,民兵突击队得知消息后,冒雨开挖排水沟,解除了果园的隐患。
80岁的老民兵牛长寿逢人便说:“市人武部不仅牵线搭桥引进帮扶资金和种植技术,还跟踪服务,一个电话就上门解难,就像当年的‘红军工作队’回来了!”
井冈山市人武部的前身是毛泽东创建的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防务处,是我军成立最早的“红军武装部”。几十年来,人武部虽历经8次体制编制调整,但为民爱民的优良传统始终没有变。
江西省军区政委马家利说,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井冈山市人武部弘扬井冈山精神,坚持“进农家门、帮农家困、结农家亲”,与老区群众同甘共苦,解决好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离群众越近,看问题越清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是该人武部干部职工最爱唱的一首红军歌谣。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井冈山市人武部干部职工以苏区干部为榜样,打起背包,带着民情日记、帮扶手册、挎包水壶“三件宝”,走进群众家里了解情况,交流感情。
今年2月26日,井冈山市人武部部长刘宗成报到第一天,就轻车简从,深入拿山乡调研走访,倾听群众心声。
沟边村不少村民反映,近几年村里先后有6名癌症患者,大家担忧水质有问题。刘宗成当即联系地方环保和卫生防疫部门,选派人员实地检测,结果表明水质没有问题,及时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你放下官架子,心里装着老百姓,群众就会相信你、亲近你,就能拆掉隔心墙,拉近党和群众、人武部和群众的距离。”井冈山市人武部政委崔伟对此有着切身体会。
下七乡有不少群众居住在深山林区,交通不便。地方政府启动移民工程后,老百姓响应者寥寥。崔伟知道后,先后10多次跋山涉水,深入移民村组,听取群众意见:有的群众故土难迁,舍不得祖上留下的房屋,有的担心安置补偿标准偏低,无法满足新建住房的需要。
人武部及时向地方政府反映移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还出动民兵整治移民点环境、铺设道路,帮助200多户移民顺利搬迁。
黄坳乡后挂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上访村”,井冈山市人武部多方协调为群众排忧解困,并在村里开设村务公开栏,“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
慢慢的,村民心平气顺,人心思定,一派发家致富的繁忙景象,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盼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等原因,井冈山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去年全市16.3万人口中尚有贫困人口2.2万人。“让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干部职工的梦想。
马源村地势偏僻,人多地少,经济落后。井冈山市人武部工作队进驻马源村后,将100多户村民组织起来创办农业种植实体,引进新型莲藕品种“太空莲”,利用“青年民兵之家”,开办种植夜校,聘请农林专家传授种植技术。如今,仅“太空莲”一项产业,马源村每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
鹅岭乡村民冯秋月丈夫因病去世,自打民兵信息员报告这一情况后,每到秋收,人武部干部职工都要来她家帮助收割水稻;石市口村民王继雄女儿查出白血病,第二天,人武部就把干部职工的捐款送到他家里。
这些年,井冈山市人武部竭尽所能帮助群众,仅近三年就建立了以敬老院、困难户为主的长期拥政爱民点5个,帮扶困难群众2000多人次,协调解决帮扶资金12万元,成立的井冈山民兵青年志愿服务队长年累月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被誉为井冈山上的“红军传人”。
“危急关头,有民兵应急连在”
今年4月12日10时30分许,井冈山市人武部作战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响起。
“杜鹃山景区索道发生轿厢坠落事故,200多名游客被困空中,请求紧急支援!”值班员向部领导报告后,集合号迅即吹响。
不到40分钟,民兵应急分队就赶到事发地点。人武部领导临危不乱,指挥应急分队兵分三路,一路疏导交通防止发生踩踏事故,一路安抚游客情绪,一路协助排除故障。经过数小时奋战,200多名被困游客全部获救。
今年大年初四晚6时许,人武部政委崔伟在值班室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着了火。他马上集结30多名民兵,很快赶到现场。山坡上烟雾弥漫,火势正迅速蔓延,严重威胁附近加油站的安全。
崔伟迅速确定了“两侧合围、多点突破、分割包围、开辟隔离带”的救火方案。他一边指挥民兵利用铁锹、扫把等工具展开作业,一边让加油站将加油机内的油抽回油罐,防止出现意外。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山火被完全扑灭。村镇领导感激地说:“危急关头,有民兵应急连在,政府放心!老百姓放心!”
近年来,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武部紧急出动40余次,圆满完成抗洪抢险、扑灭山火等重大任务,营救群众1000余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连续7年被南京军区评为“先进旅团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