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学习成才·每周一星

刘杨璐:金牌专业户

李光增 潘曲荣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23日   10 版)

    2012年年底,南京军区某通信团参加的一次联合作战演练即将开始,通信系统突发故障,情况万分紧急。

    话务兵刘杨璐凭着丰富经验,迅速判定是程控站和话务机房之间出了问题。她背起工具箱在两个相隔数百米的机房间来回奔跑,迅速完成数百条线路检测搭配。终于,耳机里传来“嘀”的一声,线路成功联通。

    在这次长达50多天的全封闭式保障中,刘杨璐连续完成500多次密语通话,无一差错,团党委给她记了三等功。

    去年夏天的一个凌晨,超强台风“苏力”正面登陆驻地。连队转入防台一级响应,一号台转进坑道战备值班。随后的两天两夜里,刘杨璐总计受理话务上千件,手指僵了、嗓子哑了,仍坚守在机台边。应急响应解除后,上级领导专门打电话表扬:“这次抗台成功,刘杨璐功不可没!”

    实际上,8年前刚入伍那会儿,刘杨璐对话务通信根本摸不着门道。入伍后第一次进机房进行摸底测试,她竟把显示器开关按钮当成了开机键,折腾半天还是开不了机,最后以零分垫底。

    但这个女兵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一咬牙跟专业较上了劲:她每天训练十多个小时,肩膀酸得几乎失去知觉,手臂痛得连衣服都洗不动;背记代码时容易困倦,她就用针扎大腿提神;她随身带着知识点卡片,一有空闲就背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杨璐提前一个月通过考核取得工号资格,成为第一名新兵值机员。但刘杨璐并不满足,她觉得,作为一名话务兵,真正的“阵地”是一号台。

    一号台是话务女兵梦寐以求的岗位,但因苛刻的业务要求,许多女兵望而却步。2007年年底,刘杨璐主动申请到一号台工作。经过50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她啃透了30多万字的辅导资料,熟记下4000个电话号码,很快胜任了一号台值勤岗位,每年处理话务数万件,接通率始终保持在99.9%以上。

    后来,刘杨璐还主动学习网络管理等多种技能,考取了网络资格认证、电工等5个专业的资质证书,成了响当当的“兵专家”。在一次实战化演练中,通信方舱受损,监控屏幕黑屏,刘杨璐主动请缨,查资料、拆设备……她把自己关在修理室里研究摸索,一待就是三天,直到一个个监控画面重新显示出来。自此,通信方舱实现监控系统自主维修能力,每年节省维修保障经费20多万元。

    当兵第三年,刘杨璐第一次担任比武集训队队长,她大胆创新组训模式,总结出“学、练、比”结合的训练模式,每天坚持和队员们一起训练13个小时以上,三个月里,刘杨璐没有休息过一天,整整瘦了10斤。最终,她们一举夺得了全军话务专业比武团体冠军。

    随后,她们又多次取得全军专业比武第一名,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刘杨璐说:“其中的秘诀就是平时不近人情的‘魔鬼训练’。”

    2010年,她率队参加通信专业大比武。在备战的80多天里,刘杨璐带着战友铆足了劲苦练,她们在小臂上绑着沙袋负重练打字,手上磨出血泡筷子都拿不动。为啃下“听音识人”这块“硬骨头”,她梳理出全国70多种方言“数据库”,却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练习听力得了中耳炎,住院治疗病情稍微好转,她就提前出院回到机房继续训练。最终,她们凭借全员满分的优异成绩又一次摘得金牌。

    但在刘杨璐看来,魔鬼式训练也要有科学的方法。她以女兵特有的细腻,研究创新出20多种战法训法,研制的“GPS”精确定位法,有效破解了鼠咬、雷击光纤故障点难题,大大提升了线路可通率;她摸索总结出“分组对抗”、“节奏训练”、“饱和训练法”等20多种战法训法,使岗前组训周期缩短一半,有效提升了训练效益。

    今年5月上旬,中士刘杨璐率队凭借全员满分的优异成绩,在全军话务专业比武中再次夺魁,创造了全军专业比武“六连冠”的骄人纪录,被战友们称为“金牌专业户”。

    刘杨璐说,其实是形容话务兵的一句话一直在激励着她,那就是“养兵千日千日用,用兵千里千里通”。当兵8年来,她参加完成上百次重大通信保障任务,处理话务30多万件,两次摘得全军通信比武金牌,连续6年率队获全军话务比武冠军,被南京军区表彰为“何祥美式爱军精武标兵”。

井冈山上的“红军传人”
刘杨璐:金牌专业户
海上联合-2014 中俄军事合作的新高度
削减海军预算引发俄国内激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