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绿舟”
15年来,6条小船,一如既往地穿梭在青山绿水间,踏着坚实的足迹,活跃在潘家口水库上的“绿舟”服务队,就这样,向着人们心中的方向不断前行。15年来,9条汉子,风里来雨里去,为村民服务从不计回报。满载温馨、责任与诚信的“爱心”小舟,一次次驶向山村百姓家,成为潘家口库区十里画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山沟里的人天天盼着“绿舟”服务队过来,不仅仅是盼着他们来接接线、换换灯泡、帮助收秋、盖盖房子,更想和他们说说话,因此服务队成员的手机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
感谢“绿舟”,是你们,让我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如今我已经成为齐鲁晚报一名正式的记者了,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人生成长路上厚重的一页!
——2012年“高校媒体走进国网冀北电力”活动承德队代表、《齐鲁晚报》记者张红光
凤凰山顶的心愿
唐山康复村的村民做梦都不敢想,坐着轮椅的他们有一天还能登上凤凰山顶。炎热的天气,近百米的山峰,280级台阶,轮椅加上人的重量至少200多斤,一步一步,唐山供电的青年志愿者们汗流浃背,他们10人一组,每组负责一台轮椅,轮流将10名村民抬上了山顶。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康复村的村民说:他们流汗,我们流泪,每一个脚步都重重地叩在我们的心上,这辈子永远不会忘记。
康复村建立了21年,唐山供电的志愿者们也伴随了21年,我想这是青年志愿者们的恒心恒力,也是供电企业的品德和境界。
——2013年“高校媒体走进国网冀北电力”活动唐山队代表、中国青年报社杨赛尔
送希望的西望山
燕山深处偏僻的山村,10名空巢老人,是什么让他们的生活依然平和安乐?是杨春江和他的工友们组建的关注空巢老人小分队带来了温暖。除了常规的检查电路收电费,他们还照顾着老人的日常生活,大到建立电力离心泵解决取水问题,小到捎一包面条、几根黄瓜,拉拉家常,事无巨细。这些最基层的电力工人,把这些最普通的事一做就是好几年。他们最真诚的关爱和陪伴,不仅让这些空巢老人不再感到孤单,更让他们远在城镇的子女们安下心来。
小家安稳,国家才能繁荣!这些拥有供电企业最质朴精神的基层电力工人用行动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不抛弃不放弃,什么是供电企业的责任。
——2013年“高校媒体走进国网冀北电力”活动张家口队代表、天津商业大学古静碧
一群平凡的好人
有一个名字叫王鹏浩,17年来,他一直照顾着卧床不起的朱大娘。提起他,朱大娘这样说道:“小王就像我的亲生儿子,什么事都是他张罗,家里有急事了,他跑前跑后,平时没事他也经常到家里来,帮我干这干那,有小王的照顾,我什么也不缺,日子过得好着呢。”
有一个名字叫做红马甲,十余年来,服务社区,敬老孝亲,他们用爱心点亮了秦皇岛的海滨,用行动诠释了电力职工对于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是一群平凡的好人,在风雨中、在危机时,那一抹鲜红将一个“好”字,写得无比端正,闪闪发光。
——2014年“高校媒体走进国网冀北电力”活动秦皇岛队代表、中国青年报社张连昆
“仁义皮卡”担仁义
有这么一个班,驾着绿色的皮卡车冒雨为老人们抢修线路,这皮卡车开上了颠簸的山路,也开进了老人们的心;有这么一个班,把山路当做平地走,有蛇有虫有树枝,有风有雪有雷电;有这么一个班,最小的队员才23岁,他爱和87岁的大爷聊天,听大爷一遍遍地讲年轻时的英雄事迹;有这么一个班,手机24小时开机,百姓一个电话他们就迅速赶到;有这么一个班,家人对他们抱怨连连,他们低下头,然后再次以微笑面对百姓;有这么一个班,百姓拉着他们的手,说自己有了许多没有血缘的亲儿子;有这么一个班,点亮了万家的灯火,更点亮了百姓的心灯。
你问我,这是哪个班?
它没有编号,它没有固定的成员,它是我们冀北电力公司的所有班组。
——2014年“高校媒体走进国网冀北电力”活动廊坊队代表、南开大学刘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