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我们家没有这么大的男孩子,不然说什么也要把邸红娶回家当儿媳妇!”在王家堡村,提起邸红,人人都要夸上几句。这个瘦小、文静的姑娘,在担任大学生村官的两年里,“征服”了全村老老少少的心。
“青春撒在哪儿都可以,但我觉得洒在我家乡农村的土地是最值得的。”邸红说。
面对灾难,要和村民在一起
去年8月16日,抚顺发生水灾时,邸红正在沈阳办事。由于交通中断,她无法立刻赶回村。
清原县南口前镇在“8.16”洪灾中受灾最重。洪水发生时,通往王家堡村的村级道路都被冲毁,水、电、通讯全部中断,四个自然屯瞬间成为与外界失去联系的“孤岛”。
滞留沈阳那晚,邸红一夜没睡。她把手机通讯录里所有清原县的号码打了个遍,终于接通了一位朋友的电话。得知口前地区水最大,邸红急坏了,恨不得长出翅膀“赶紧飞回去”。她惦记着村里的尾矿坝,和居住在一组、二组临近河边的200多户村民。
第二天一大早,邸红就赶到车站,终于在上午11点多坐上了回清原县的客车。她在县里停留了一晚,买了些药品和食物,18日一早就匆匆出发。
路上,邸红遇到了村民刘大娘。大娘见到邸红,一把抱住她哭起来:“丫头啊,我的家没了,领着孙子孙女在邻居家的房顶呆了一夜,老妈到现在还没找到,不知道是死是活,你说我可咋办啊。”
听着大娘的哭声,邸红也没忍住掉下眼泪。她把大娘安顿在北口前镇临时安置点,继续往村里赶。到达南口前镇,得知村里没有人员伤亡,邸红这才松了口气。
发现镇上发放救灾物资的人手不足,邸红主动留下来帮忙。隔天早上,通往村里的路终于通了,邸红马上赶了回去。看着曾经漂亮的王家堡村一片狼藉的景象,邸红心里特别难受。“我不愿相信这是真的,真希望这是一场梦。”
回到村里,邸红马不停蹄地加入了村抢险救灾自救队。安置受灾村民,抢修道路,恢复自来水管道,为严重受灾的村民筹集食品……经过6天6夜的艰苦奋战,联通村外和连接村内四个自然屯的道路基本恢复了通车,全村2473余名村民又能喝上自来水,吃上自家做的热菜热饭。
之后的3个月里,邸红几乎没有离开过村子。她顾不上脚上被划破已经红肿发炎的伤口,和村治保主任一起,花了整整三天,把全村700多户人家走了三遍,统计损失情况。“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背着干粮,饿了就啃一口。因为走的太急,鞋还掉在河里了。”邸红轻描淡写地说。
村民刘叔家受灾严重,洪水冲坏了房屋,冲毁了鸡舍。他妻子患有尿毒症,女儿马上就要开学,家里急用钱,把刘叔急的团团转。因为通讯信号尚未恢复,邸红步行了4公里,到有信号的地方,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捐款,一共凑了7000多元,帮刘叔解了燃眉之急。
那时邸红任期将满,正是该准备复习考试的节骨眼。可她根本顾不上看书。“虽然耽误了复习,但我不后悔啊。要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放弃为村里做事,我肯定会后悔。”
灾后重建工作稳步进行,村民的生活渐渐回到正轨。而邸红,就要离开了。
“娇气”姑娘大变身
2011年11月,邸红第一次走进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王家堡村。
虽然离家只有30多公里,但因为交通不是很方便,也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邸红决定住在村里。她租了村民的半间空房,每天自己烧柴、做饭。冬天时,邸红的手冻得通红,还划了不少血印。有时遇上灶坑倒烟,弄得她满脸是灰,呛得直流眼泪。“这种时候根本不敢给家里打电话,一打电话眼泪就哗哗的。”邸红说。
那时,邸红常常“气得直哭”,她想不通“自己为啥要吃这苦”。但毕竟是自己选择的道路,邸红告诉自己:“不管明天怎样,我都要坚持把它走完。”
虽然邸红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但在家时,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几乎没做过家务,更别提做农活。第一次独立生活,对邸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更让她感到棘手的是,村民对这个“细皮嫩肉的小丫头”根本不买账。
面对大家的质疑,邸红“不服气”。她开始寻找工作的切入点,除了协助村书记工作以外,她主动承担了档案管理、远程教育、文书、日常接待等工作。在看似单调、乏味的工作中,邸红注重总结,在村级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完善的管理经验,在全镇做了推广。周边县区的组织部先后派人到王家堡村参观学习,村民这才对“小村官”刮目相看。
了解到百合花基地和金山石佛景区是村里的主导产业,经常接待前来考察、学习的客人,邸红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在宣传优势产业发展上来。一有空,她就跑到基地种植户花棚和石佛景区实地调研,学习百合花种养技术,了解市场销售情况,向当地老人了解关于石佛的传说。很快,邸红就成了全县知名的“义务讲解员”。
做小事的“好闺女”
87岁的村民刘爷爷有着60多年党龄,当过近50年的村干部。邸红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不仅要会读有字的书,更要学会读“无字的书”。于是,邸红成了刘爷爷家里的常客,她特别愿意去向老人请教如何与村民相处沟通,做好群众工作。
得知村里的刘玉华是位单亲母亲,家庭条件困难,邸红经常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钱来帮助她。“自己有多大能耐就使吧,能帮一把是一把。”
村民张爷爷参加了新农保,可是他到信用社去了几趟,都因为手续不全没能领到钱。得知情况,邸红第二天就带着张爷爷的证件到镇上去办齐了手续。
村里9岁的小艺是名智障儿童,她奶奶告诉邸红,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孙女送到学校,让她学会自理。邸红几经周折,联系到县里特殊学校校长,亲自把小艺送进了校园。
王家堡村到镇上比较远,村里的孤寡老人多,去镇上办事不方便。邸红每次去镇里之前,都要到村里走上一圈,看看各家各户有没有需要帮忙到镇里办的事。“电费、有线电视费都要到镇里去交,新农保、养老金取钱也得到镇上去。有些老人不方便去,我就把卡都收上来,一起去取。”时间久了,许多老人都把邸红当成了自家“好闺女”。
2012年2月,王家堡村小学马上就要开学,可英语老师还没有到岗。邸红主动找到村支书,申请临时担任代课老师。“村里有难事,我作为村官,关键时刻一定要顶上。我会用心教孩子,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每天晚上,忙完村里的事情,邸红都会认真备课。为了教好孩子们,她还向学校老师请教教学方法。因为工作比较忙,邸红只好把英语课都调到早上。每天上完课,她赶回村里去上班。下班之后,她再跑回学校帮孩子们补习。得知抚顺市妇联举办“让农村孩子有书读”的微公益活动,邸红马上与市妇联取得联系,在学校里建立了“朗宁书屋”,为每个年级都建起了图书角。
3个月后,新老师来了。孩子们哭得特别伤心。邸红终于可以结束往返奔波的生活,她心里却没有感到轻松。“孩子们特别可爱,让我感觉很温暖。不教他们了,还挺舍不得的。”邸红说,“兼顾两边工作虽然累,但我觉得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时间都去哪儿了
有一次,邸红忙到很晚才下班回家。走到家门口,她惊讶地发现门口摆着一碗香喷喷的饺子,还配好了筷子和蒜酱。“当时眼泪就掉下来了,觉得辛苦点儿也值。”
直到最后,邸红也不知道自己家门口经常出现的咸鸭蛋、豇豆、西红柿都是谁送的。可她知道,这是老百姓把她当成“自己人”了。
两年时间稍纵即逝。任期满时,邸红心里直琢磨:“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今,邸红已经离开了王家堡村,但她还会常常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他们会说给你准备了好吃的,你有时间就回来吃。”邸红笑道。
张爷爷又要领养老金了,他也要给邸红打电话,因为他自己不记得银行卡密码。“丫头啊,你还回不回来了?”每次听到爷爷这样问,邸红心里都有点难过。
有时,邸红还会翻开当时写的村官日记。一桩桩琐碎小事,都是她难忘的回忆。夏天到了,她还记得在村里,“吃过晚饭,音乐一放,老多人来跳舞,可开心可愉快了”。
“在城市里,一个大学生可能很渺小。但在村里,大家都对你特别重视,让你觉得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觉得自己的人生特别有价值。”邸红说。
虽然已经离开了王家堡村,但是因为村里没有分配新的大学生村官,村民有事找到邸红,她还是会热心地为大家服务。“我很感谢这两年的经历,让我更加懂得幸福的含义,更加懂得珍惜青春。”
相关文章:
本报记者 黄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