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大学生旅游文化实践营成员社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地社安迪维特登山队从玉珠峰登山归来,此次历时12天的雪山之行走到了终点线。出于对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地大登山队最终并未登至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峰顶,而是登至距顶峰两小时路程的5920峰。结果虽略有遗憾,过程却充满惊叹。
到高原“受苦”
临行前,队员们就被告知“高原反应这个东西每个人基本上都会有,主动适应就会好一点”。在高原上,稍稍一动就容易感到累,“吃着吃着就喘一下,”队员们形容,“抱一箱方便面走上100米就感到特别累,要休息很久。”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猝不及防的呕吐还是让大家束手无策。第一次登山的能源专业大一学生白文彬的高反经历令队友印象深刻。第一天上高原,白文彬奔跑着追赶一顶被大风吹走的帐篷,当天晚上就吐了三次。“第一次去登山,不是很适应,再加上这一跑,晚上吐的时候就像喷血一样。”他形容道,“吐到后边儿啥都吐不出来了还想吐。”
“前一秒还没有想吐的感觉,后一秒就吐了。”资源勘查专业的大二学生张志颖这样描述这种独特的高原体验。所幸高原反应只在登山的前两天比较严重,之后几天大家都慢慢适应了。张志颖感叹:“每次高反特别严重的时候就想,我这是干嘛来了,这么痛苦,还不如在学校睡床上,那会儿正是五一假期。”可是每次回学校待了一阵子,他就又想去登山了:“都是这样,这种感觉好神奇。”
会害怕但也要继续
“害怕肯定是有的。”资源勘查专业的大二学生王强大方地承认登山队员们会有恐惧心理,毕竟雪山上深不见底的冰缝、陡峭的冰坡都威胁着队员们的人身安全。张志颖说,队员们有一个慢慢克服恐惧感的过程。登山队每年寒假都会组织冬训,让大家体验在雪山上攀爬的感觉。“刚开始大家都不是特别轻松的,走多了之后你就不会有太大的感觉了。”让张志颖印象深刻的是冬训时的30米岩降,第一次站在岩壁上也会害怕,但次数多了之后,“你对30米就没感觉了,对绳子也相信了,对你的装备就开始信任了,然后你就开始把命都交给这些东西了,慢慢的,对一些没尝试过的东西的那种恐惧感就越来越弱了。”
然而在登玉珠峰时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在一座冰坡上,一名队员在穿冰爪时冰镐脱落了,他看着自己的冰镐沿着冰坡一直滑到崖底。“那时候就会想,如果我是这个冰镐会怎样?这个时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就不敢走了。”王强觉得,相比技术和体能,这种心理素质上的欠缺才是登山时最大的阻碍,“以后我们在训练中肯定要注重这个方面。”
安全是做任何决策时
考虑的主要因素
这次登玉珠峰,距峰顶垂直距离仅200米,登山队多多少少还是觉得有些可惜,但“安全”是地大登山队做任何决策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无论是队员身体状况还是天气状况都比较好,应该是有能力登顶的。”在读地质学专业大三的队长刘擎表示,“当时我们一共19个人,人特别多,我们所有人全部安全登顶的概率比较低,所以我们决定下撤。”刘擎负责这次登山的策划,他觉得这次当队长收获了许多,比如在山峰的选择上,“选择山峰必须得根据整个队伍的实际情况,包括队伍的人员,队里的基础装备,再进行选择性攀登。”队员张志颖称赞说:“做这个策划都非常不容易,因为他想的很多方法当时我都没想到。”
白文彬觉得,虽然没登顶略感遗憾,但自己才大一,机会还很多,“有这次经历对我来说很重要,和一群兄弟去登山,不一定要登顶,在于这个过程。”在登玉珠峰的途中,一起玩耍的情形让大家印象深刻:队员们在大本营玩捉鼠兔,资源勘查专业的同学们花了一上午寻找有趣的石头,天黑时大家在帐篷里玩游戏、在帐篷外看星星……“夜空特别漂亮,星星特别大,感觉就在你的上面一点儿。”张志颖回想到。随行的体育部邓军文老师和大地社社长温旭是队员们口中的“大厨”,提到食物,张志颖赞不绝口:“鱼香肉丝比酒店里做得还好吃,每天菜一出来一会儿就没了。”
登上5920峰后,王强的感觉就是“爽”,他说有时候途中会特别累,想放弃,但队友会给自己加油,鼓励自己继续往上爬,“当你累到了极点,走到顶端的时候就会特别有成就感,心里特别满意,而且,山上风景也不错。”
张志颖也有相似的感受,“真的就是走到要吐的那种感觉,一步都不想挪了,就想坐地上,但是大家还是往前,绳子还是连着你,而且你放弃了,你一个人也无法下撤,如果你要下撤,必须得有人把你送下去,所以就是无限地考验自己,挑战自己。”上到山顶后,心里高兴,可身体“累得都不知道咋形容了”。
也正因如此,张志颖觉得登山最能锻炼人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次登山过程中也有体力很好的队员放弃登山机会护送体力不支的队员下撤的事例。“每个人去登山都做好了所有准备,当山就在眼前的时候你不得不放弃,是为了护送队友下山,我觉得那种精神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