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笔者试图分析: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注意避免三个误区。
一问:怎样去简单化
要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改变思想教育方法,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去简单化。
在当今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环境下,毋须讳言当前理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途径与现实的差距,不能再指望传统的、单一的说教和灌输方法一抓就灵。笔者认为,所谓去简单化,首先要重构宣传思想话语体系,改自上而下的理论说教为平等对话,改一厢情愿,自说自话为双向交流,真诚沟通,使思想教育接地气、人性化。在显性教育的同时,注重隐性教育,在正面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注重他们的自我提升,帮助他们在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中进行鉴别和选择,引导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去简单化,更要关注大学生的自身需求,突出价值观教育的可接受性。关注大学生的生命成长发展,使价值观教育与其生命成长的需求相结合,引导他们将潜在的感性需求上升为理性的接受。所谓满足大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即是着力解决他们在自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诸如——学业资助、缓解就业压力及心理健康等各方面面临的问题。如此,才能真正使大学生理解、赞同、心悦诚服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问:怎样去内部化
每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都来源于其生活的社会,是一定社会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濡染和塑造的结果。因此不能把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高校的“独家专属”。
笔者认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各阶层合力完成。既要创造教育小环境,又要营造社会大氛围。
其一,对于高校而言,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文化建设三方面入手,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整合贯通上下功夫,在学校内部营造好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其二,对政府、社会组织而言,则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各级政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公共传媒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建立起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益广告、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拓展引导青年人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新途径。
其三,要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网络供给,加强管理与建设,发展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要免费开放或修建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场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优良的教育基地。
其四,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合培养等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
其五,家长的行为示范也是直接影响价值观教育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成人必须自己先做表率和示范,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塑造良好的家风,才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并教育子女。
三问:如何去短期化
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解决的是最深层次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那么,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去短期化,避免“一阵风”?
笔者认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仅仅挂在嘴上,贴在墙上是无益的,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变成制度措施,变成每一个人的行动。
其一,宣传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手段,应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参加一次公益活动、讲一个自己亲历的诚信故事、改掉一个陋习、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等比较具体的切入点抓起,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整个过程,保证持续性。
其二,要尊重和承认青年的个性差异,把握青年个体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细分青年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对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合理安排与选择创新。通过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成为大学生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习惯。
北京交通大学 蓝晓霞